天才的成长道路

时间:2022-10-22 11:17:15

天才的成长道路

他在高中时放弃了百万美元年薪,毅然进入哈佛;他大学时是个宅男,但他创办的社交网络至今有8.5亿用户;他荣登全球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八位,却一直住在租来的房子里;雅虎出10亿美元购买他的公司,可他说,Facebook是我的孩子,拒绝了出售;28岁的他曾和乔布斯、比尔·盖茨从容对话;他说:“我的理想是接管世界。”马克·扎克伯格——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豪。

自由、开放的家教环境

马克·扎克伯格于1984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白原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爱德华·扎克伯格是一名牙医,他的母亲则是一名心理医生。犹太人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可是马克·扎克伯格以后能否就像犹太人的前辈马克思、爱因斯坦、卡夫卡等人那么著名,能不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这在当时是马克·扎克伯格的父母曾考虑过的问题。马克·扎克伯格的家庭条件非常不错,这为他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在马克·扎克伯格出生的那一年,爱德华还购买了他的第一台电脑,虽然他的硬盘容量只有现在普通计算机的25%,他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拥有个人电脑的人。也正因此,马克·扎克伯格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了电脑。

后来,爱德华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好儿子的发展动向,就非常细心地观察着马克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结果他很快发现儿子有极佳的观察能力。爱德华还发现儿子看待问题非常有远见,并且能够看透事情的本质,而且随着儿子年纪的增长,他对于科学的探究欲望愈加强烈。

马克·扎克伯格小时候听家里的音响在唱歌,就产生了兴趣,总是想弄清楚唱歌的人是怎么“钻进”音响的,结果他就趁着父母不在,将音响拆开了,爱德华知道之后并没有像我们大多数父母那样暴跳如雷,反而还鼓励他说做得好。爱德华非常尊重孩子,他认为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

其实,“天才”并不是刚一出生就产生了,而是靠父母的成功教育方式引导而来的。按照爱德华的说法:只不过是马克·扎克伯格在小时候就具有洞察力,并且还具有编程的天赋。家庭教育几乎是所有人接受启蒙教育时最为重要的环节,马克·扎克伯格也毫不例外。

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虽然他后来并没有沿袭父母亲的职业,但是他形成了自己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父母亲身边,马克·扎克伯格学会了如何进行独立思考,学会了要自主选择,从而发现了自己对于计算机的钟爱。由此可见,马克·扎克伯格之所以能够成就梦想,这与他小时候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

爱德华非常反对极端形式的家庭教育,认为孩子们需要的是全面发展,他甚至认为,孩子更需要玩的时间。

对孩子进行惩罚,这在教育孩子上是不一定有作用的,父母其实只需要当场指出哪些行为是不能够容忍的就可以了。在马克·扎克伯格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最初的家庭教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式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中国式的教育,中国孩子通常以成绩定好坏,但是美国家庭更多的是给孩子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马克·扎克伯格正是在这样的自由空间中,兴趣和潜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并且取得了后来的巨大成就。

天才童年的“鬼事”

现如今的马克·扎克伯格早已经功成名就,但是他的穿着风格依旧:奇特的 T恤、破烂陈旧的牛仔裤、阿迪达斯拖鞋,甚至讲起话来还是那么腼腆。也正是这样一个如此不讲究的人,成了互联网最年轻、最有作为的人。其实在他小的时候,也曾经做出了很多“鬼事”,这也让人们对于他的未来多了一些猜测。

父亲爱德华在马克 10岁的时候给他买了一台电脑,这个决定是在发现了马克的编程天赋之后做出的。童年的马克·扎克伯格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喜欢玩耍,他经常是一个人呆坐静默。后来,爱德华这样形容小时候的马克——“意志坚强、冷酷无情”。

但是对于那台电脑,爱德华的妻子曾经反对过。马克的母亲是一位心理医生,同样,她也发现了儿子的异常。从她的专业角度来说,马克需要的是能够和其他寻常的孩子一样,所以他们需要给他建立正常的社交氛围,并且让他能够尽快适应。她担心儿子会陷入电脑游戏无法自拔,这样对于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不久之后,爱德华夫人就发现了儿子身上惊人的转变。

马克并没有像母亲担心的那样产生心理疾病,反而在他有了电脑之后,超人天赋得到完整地展现。从此,扎克伯格夫妇也就不再过问儿子在电脑上做些什么,事实上,他们也无从插手。

当时在爱德华的诊所,经常会有很多牙病患者,因为他们惧怕冷冰冰的牙科工具,所以他们只是问诊,却不敢就医。于是爱德华便打出了“让我们为胆小鬼服务”的口号。

有的时候,患者刚刚进入,如果患者脸上稍微流露出对治疗的恐惧,那么爱德华就会指着牌子说:“看见了吗?我们就是为胆小鬼服务的。”这些病人听完了这句话,就会乖乖地躺在椅子上,安安静静地接受爱德华的治疗。

事实上,爱德华一直以来都是以“无痛牙医”著称的,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病人就能够从椅子上站起来,毫无疼痛感地就摆脱了牙病。

这样一个招牌,在马克心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只是简短的一句话,居然就能够让病人顺从地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所以他对这个招牌更是充满了疑惑。

有一天晚上,在饭桌上,马克问了父亲关于这个招牌的事情,爱德华哈哈一笑,母亲顺口接过儿子的话,顺势给他上了一堂课——关于心理学的实际应用,马克听得入迷,觉得深不可测。

在此之后的一天,爱德华忽然发现找儿子的电话突然多了起来,而马克在电话里面总是会神采飞扬地向其他的小朋友夸夸其谈,而且,每次会交谈很长时间,这跟他平时的冷漠生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爱德华观察了很久,始终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结果,就在那天晚上的家庭聚会上,母亲巧妙地向儿子询问起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有一天,马克在学校里听见几个朋友聊起电脑游戏的事情,而刚好伙伴们说的游戏他之前也曾经接触过,但是这个游戏他仅仅玩了一遍,就没有再碰。因为游戏模式太简单,根本不具有难度,没有一点挑战性。于是马克就对朋友们说:“我帮你们把游戏改进一下吧,这样会更加有意思。”

可能我们大家都不敢相信,就在第二天,马克如约去了一个好朋友的家里,打开电脑,就在朋友们惊讶的眼光中,片刻之间就完成了游戏的修改。然后朋友们打开马克修改过的游戏,玩得入了迷,再也不想离开电脑。

可是,对于小小年纪的马克来说,他是如何修改电脑游戏的呢?原来当天晚上,他听完了母亲关于心理学的讲述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朋友们对电脑游戏的狂热,也在忽然之间激发了他强烈的兴趣。于是,在修改游戏程序之前,他详细地绘制了一张草图,在草图里面,他根据心理学原理重新设计了游戏的关卡,游戏的趣味性一下子就得到了提高。

从此之后,马克就不断地对游戏进行翻新升级,甚至最后他的母亲也参与到了游戏的设计中。

马克的高中离家很远,是美国最著名的私立寄宿制中学之一的菲利普爱斯特学校,并且这所学校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中学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和先进的计算机设备。

马克在进入精英云集的菲利普爱斯特高中之后,选修了拉丁文,迷恋上了击剑,同时还和朋友一起研发了一款名为“Synapse”的 MP3播放插件,这款软件能够分析使用者的爱好,并且能够自动生成播放列表。结果很快他和自己的朋友就被美国在线(AOL)和微软相中了,他们直截了当地告诉马克·扎克伯格:“你可以来我的公司上班,你在这里继续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非常喜欢你做的东西。我们可以为你提供100万美元的年薪!”

结果,正当朋友被这天上掉馅饼的事儿砸得头昏脑晕的时候,马克却说:“No!”他拒绝了100万美元的年薪,选择去哈佛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略有删节)

上一篇:互联网周期律与价值回归 下一篇:三梦三毛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