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

时间:2022-10-22 10:12:51

论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道德状况影响着社会道德风尚。中国家庭道德状况总体是健康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加强家庭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中国家庭;道德缺失;道德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道德领域出现了不少可喜的进步。许多传统的、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被抛弃,而代之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家庭道德观念。但是,巨大的社会变革给中国家庭道德建设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考验。从家庭道德角度对当代中国家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提高家庭道德水平,促进社会进步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丈夫的道德意识淡薄,经不住社会上各种利益的诱惑,导致夫妻矛盾丛生,出现家庭暴力事件,给当事人及家庭带来危害。妇女也常常成为重男轻女封建残余思想的受害者。一些下岗妇女或经济收入差的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低下,经济上依附于丈夫,导致夫妻关系极不平等,致使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屡屡遭到侵犯。

2.老年人的生存权、赡养权得不到保障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把赡养老人用国家的大法――《宪法》和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基本法――《婚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加以确认,使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但是,随着传统孝道观念的摒弃,家庭人际关系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越来越淡漠,视老人为包袱,老无所养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年轻人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遗弃老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一些老年人贫病交加,居无定所,衣食无着,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3.儿童的成长权、教育权受到忽视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成长教育应受到重视。然而一些家庭,尤其在农村,儿童的辍学现象极为普遍。许多家庭为了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迫使适龄儿童打工或做其他一些杂活。儿童健康成长的权利被剥夺,享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儿童的教育应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其天性不应随意扭曲。然而很多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教育不是根据子女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行事,造成孩子负担过重,甚至一些儿童因此受到虐待,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天性。

4.经济体制的变化带来金钱与感情的冲突

市场经济使人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谈经济效益、谈财富效应。但与此同时,一些人由于没有全面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和意义,推崇和追求金钱至上、个人至上以至享乐至上的价值目标。为了金钱,他们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尊严,甚至肉体;为了金钱,他们可以置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亲情于不顾。

5.部分人性道德的丧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国固有的观念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带来了某些合理、文明的因素,对中国家庭道德建设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某些腐朽、颓废的因素也在不断渗透和扩散,腐蚀和冲击着中国家庭道德建设。随着观念的砸碎,婚前流行起来,私生子现象成为日益困扰人们家庭生活的严重问题。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试婚、傍大款、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情人潮、家庭暴力等现象增多,单亲子女增多。这说明有不少人已经丧失了性道德。

二、造成中国家庭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

1.传统道德的失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国门打开的同时,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如浩荡洪流随之而来,泛滥成灾,致使一些人根本远离了传统的文化道德。不仅如此,一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是非感”、“耻辱感”都丢掉了,造成普遍的人性堕落。这种状况反映在婚姻家庭领域,则是纯洁美好爱情的幻灭,家庭矛盾激化,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老人赡养问题严重等。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在批判封建主义的同时,也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统统当作封建道德一律打倒,形成道德传统的可怕断层。

2.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的道德尚未确立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真正转型。这就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社会的变革必然对婚姻家庭及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使传统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运作方式发生嬗变。在新旧体制交替更迭之际,原有的家庭道德规范因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而失去了作用,而新的家庭道德规范尚未建立起来,这种新旧规范同时并存而造成的冲突,使得家庭道德规范制约机制发生紊乱,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受到严重侵蚀。于是,大量消极颓废的因素渗入到家庭生活之中,使一部分人家庭道德沦丧,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追求。

3.家庭价值观念多元化

社会的变革加剧了社会成员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失范状态,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从一元走向多元,家庭道德的评价标准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一方面,婚姻家庭中的进步文明的因素增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和消极颓废的资产阶级思想仍有一定的市场,重男轻女、买卖婚姻、重婚纳妾、等现象不断增加。思想价值观念的混乱,使家庭成员的观念产生差异。在家庭成员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正义性、负责性缺乏正确的统一认识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对家庭不负责任、越轨和失范等现象,由此发生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4.家庭中心的个体化

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从家庭转向了社会,因而个人对家庭的依赖大为减弱。个人独立意识增强,个体更多地注重个人利益的追求,这样家庭中心转向个人,家庭本位让位于个人本位。家庭关系呈现出民主平等化的趋势,家庭成员强调个人的独立人格,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进步。但这一变化也内含着一些消极因素,对家庭、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是家庭成员过于强调自己的利益,越来越以个人为中心,从而导致了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乏。

5.法制观念淡薄

健全的法律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较高的法律修养是文明社会中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家庭也应该有法制,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孩子有独立的人格,老人有要求赡养的权利。人的行为是需要约束的,在社会中如此,在家庭中亦然。但是,在许多人看来,法律是不管家务事的,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恪守“家丑不可外扬”的信条,致使家庭内部失去规范。

三、家庭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面对我国家庭道德所存在的问题,除了探讨其表现形式及出现的原因以外,还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形式,积极探索家庭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1.家庭道德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所有制结构来讲,公有制居于主

导地位,就上层建筑的性质来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因此,在进行家庭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社会倡导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家庭道德。

2.家庭道德建设要以传统家庭美德为依托

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部伦理道德是在基本的纲常伦理即“三纲”、“五伦”基础上建立,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中就有两项是规范家庭内部关系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中有三伦是调节家庭道德关系的,而君臣只是父子关系的强化,朋友则是兄弟关系的推衍。即使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仁、义、礼、智、信,也是家庭伦常的扩展:“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孟子・离娄上》)“有诸己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可见,在我国传统道德中,家庭道德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强调把协调家庭关系、整顿家庭生活作为治理天下的基础,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既有民族性精华又有封建性糟粕,我们必须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为尺度,进行具体分析,在去糟取精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传统家庭道德中的优良部分,亦即家庭美德部分。传统家庭美德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传统,中国人的许多优良品德,诸如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宽厚仁和,谦恭礼让,勤劳朴实,清廉节俭等等,都是从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在重建家庭道德之时,我们不能对其弃之不顾,而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精神的要求进行扬弃、改造和创新。

3.家庭道德建设要以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保障

良好稳定的经济基础是搞好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邓小平说:“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所以,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必须重视经济基础,努力提高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为家庭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基础,从而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劳动致富观念,增强公民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

4.家庭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舆论的导向功能不仅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改变、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以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杂志、图书为主体的大众舆论传播体系,具有权威性强、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生动形象且直观的特点,容易被家庭成员作为道德标准而接受。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一方面大力宣传反映时代精神的家庭道德典型和经验,“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关注道德热点问题,把那些背离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现象公布于众,通过道德评价和公众监督,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社会氛围。

5.家庭道德建设要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家庭道德建设,既要加强法制教育,大力宣传与家庭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规范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把那些发生在家庭中的不文明行为推上道德法庭进行审判,鞭挞家庭中的丑恶现象;又要加强德治建设,发挥道德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功能,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

在具体方法上,应当把有关的法律普及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如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学习中,结合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五爱”等内容,以及在婚姻家庭法的学习宣传中,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家庭美德20字规范,开展法制与道德教育,使人们在遵纪守法中树立新的家庭道德观念,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法律保障。同时,还要注意探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新方式、新办法。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创造一个全社会重视家庭道德建设的大环境。

上一篇:创新型国家的人才需求走向探析 下一篇:走进课堂的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