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教育方向改革

时间:2022-10-22 09:59:35

基于学生视角的大学教育方向改革

【摘要】 笔者在研究大学教育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市场经济下对于人才的要求,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探讨了转变我国当前大学教育方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笔者认为教育方向的确定应与国情相适应,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而加强学校相关软硬件基础建设、提高教师的指导意识、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教育改革实施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教学方式教育方向政策支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各地区之间不断增长的文化交流,如留学、旅行、商务往来、合作研究、政府及民间交往不断扩大。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的外企进驻国内,但是,随之而来的急剧膨胀化的竞争加剧,就业机会多却仍然找不到工作,不禁让我们对与大学里培养所谓的人才进行反思。本文将主要从学生视角,对大学教育方向、培养目标并结合实事对目前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培养新型性人才做一简要综述。

一、新旧教育方式对比简析

传统教学有“三个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其中,教科书中心是传统教学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教学的侧重点在于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由学校安排好固定的教学计划,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课堂学习被公认为最好的学习与被学习场所,学生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交际能力,很难适应社会型人才标准。

进入21世纪以后,旧体制下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需要,科学技术成为当前国际间竞争的软武器,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因此实现大学教育方式的重新定位至关重要。蔡元培曾经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为此我们必须寻找新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新教学方向探索

(一)基于学生视角的新教学方向

所谓新教学方向是以新的教学方式为基础而推定出来,它要求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重新定位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在充分发挥教师这一教学过程中的客体的基础上,利用个人魅力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摆脱“读死书”和“死读书”的窘境。

(二) 高校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在的大学生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加注重的实践的收获,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教与学,分析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高等教育应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观点。

2、高等教育与初中等教育的教育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培养适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而后者则着重强调的是提高升学率,促进普及教育思想。

3、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的指导意义,造成中国当前的“人才敏感性缺口”现象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协调发展。

4、“中国式学分制”的弊端日益显现:素质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书呆子”,而是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实践与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学分制一方面利于研究性人才的储备,但是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同步需求。

(三)基于理性化思路的教改方案

基于理性化思路的教改方案,是笔者就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弊端现象的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优秀培育形式提出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尊重客观社会发展规律,变更教学思想。作为高等教育更应该站在广大学生的角度,培养出适合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社会在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实战本领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纯理论。鉴于此,高等教育应该更注重实践的环节,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提高实操能力。

2、满足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迫切需要。参加高等教育之后更多的择业,所以学校不应该以“中国式”的学分制来束缚学生,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人生目标,学校是提供成才的平台而不是强制学生接受某种思想的工具,所以我们应该围绕学生发展方向,实施弹性管理,因材施教。

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目前,广大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摆脱不了“学习”的束缚,举个简单例子。学生参加社会工作本应该界定为能力锻炼,是发展综合素质的变现,而当前的现象确是高校评优过程中,讲参加各类学科性质类的竞赛也作为素质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首先就是思想上的误区,其次便是机制本身的不健全,这样的激励机制只会培养出适合高校的所谓人才,却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栋梁。

4、高校中的“学派”划分。基于以上的问题,不妨假设将我们的高校分成两大派系,一类是研究型,另一类是实操型。对于前一种派系的学生,教师可以重要授予理论研究学习,主要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为:培养从事教育和研究的人才;而对于后一类,教师应更加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培养“就业型”人才。

三、结论

未来是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面对联系日益密切的经济政治关系,做好我国高校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考核方式就是学分制,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对于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较有效的,但是我国的学分制并非如同德国等国家一样,我国的学分制实质上是成绩表制,即完全将直接的成绩作为考核依据,发展素质分中也有浓厚的“学习”成分,而真正的素质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反而造成了许多企业一致认为的“畸型人才”这种人才实践能力差,一定程度上也是阻碍了我国的全面发展。所以,基于理性化思路的教改方案的实施刻不容缓,它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面临的人才缺口问题。

上一篇: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下一篇:浅谈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