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中的民族主义精神

时间:2022-10-22 08:39:13

肖邦《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中的民族主义精神

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的音乐作品,以其浪漫主义激情、极具民族特征的体裁及节奏特点、优美动听的旋律、独特多变的和声风格、浓郁的波兰民间风味的调式色彩,形成了他的几近完美的音乐创作特色。肖邦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之一,也是音乐史上最富独创性、创造天才最突出的音乐家之一。在他众多的波罗涅兹舞曲中《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OP.40,No.1)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首,同时也融合了肖邦独特的创作风格,可以说是肖邦音乐中最具民族特征和爱国精神的音乐作品

之一。

一、肖邦音乐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肖邦的钢琴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创造了19世纪浪漫主义较为理想的一种键盘风格。肖邦来自一个民族性很强的国家——波兰,并接受爱国思想的熏陶,以致在他的作品中始终用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表达着对受压迫的祖国的热爱,这也是他艺术生命中始终不渝的基本思想。而且,肖邦处在浪漫主义时期,而这个时期的音乐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注重音乐的民族性。

肖邦的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期——华沙时期、后期——巴黎时期。

华沙时期。肖邦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此时波罗涅兹舞曲的创作反映出年轻的肖邦热情、欢乐、明朗的个性,音乐中虽然缺乏后来的深刻性,但已具有优雅、华贵的个性,显示出天才音乐家的风范,旋律华丽而富有装饰性,流畅的音乐似从天而降,直入人的心灵。此时,肖邦作品的和声语言和结构也比较简单。

巴黎时期。这是肖邦的创作力最旺盛并达到高度成熟的时期,波罗涅兹舞曲的创作也达到顶峰。这时,他创作的波罗涅兹舞曲增添了戏剧性、悲剧性、英雄性的形象,以及对受压迫的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而对异族奴役的愤怒与反抗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是肖邦始终不渝进行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他放弃了早期波罗涅兹舞曲中浪漫主义伤感的东西,而使这种舞曲获得悲壮的、宏伟的爱国主义气质。

《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OP.40,No.1)创作于巴黎时期,这部作品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时期,失望与希望不断交替,人们的情绪似乎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肖邦的爱国热情和亡国之痛充分体现在奔放的旋律和暴风雨般的激情中,这部作品充满了英雄性和战斗性,给了波兰人民莫大的精神鼓励。他的音乐显示出广泛的民族特征。这部作品处处渗透出浓郁的波兰民族气息和民族感情。

二、闪耀着民族情感和风格的波罗涅兹舞曲

波罗涅兹原是波兰最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它是一种比较威武、庄严、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中速、三拍子的舞曲。1574年,波罗涅兹舞曲诞生于波兰国王亨利的王宫中,代表了古老的波兰最高贵的传统情感。肖邦的功绩之一就在于把波罗涅兹舞曲这一民间体裁加以高度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性的音乐,特别在他后来创造的波洛涅兹舞曲中,人们从中听到祖国的深重灾难。人们的痛苦挣扎以及一种永恒的希望在肖邦胸中荡起的澎湃激情,使波罗涅兹舞曲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波罗涅兹具有纯正、真切的波兰民族特征。

李斯特写道:“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的强有力的节奏,可以使最懒散的麻木不仁的人被振动起来。当您在听肖邦的某些波罗涅兹舞曲的时候,你好像看见奋起反对人的命运中所遭遇的一切不平和反对蛮横的人们那种坚强有力的步伐。”

《A大调波罗涅兹舞曲》(OP.40,No.1)也称《军队波罗涅兹舞曲》,强有力的“管弦乐式的音响”,高声部刚毅、豪迈的旋律,低声部鲜明、有力的节奏,表现出强盛的波兰勇士吹起响亮的号角,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庆祝民族胜利的光辉灿烂的场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英雄凯旋的颂歌。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都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一)赋予民间特色的歌唱性旋律

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具有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的特征,这和波兰民间音乐旋律风格有相似之处,其中最根本的是富于歌唱性。但在肖邦的创作中几乎不引用原始的民歌旋律,而是对这些民间音乐素材进行精心的加工和提炼。他在波兰民间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旋律风格的源泉,那宽广、富于歌唱性的曲调,常是建筑在自然音阶进行和民间调式的基础上的,这正是斯拉夫民歌的主要特征。但是,肖邦并不是直接引用曲调,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创造并加以发展,鲜明地突出波兰民间音乐的特点,从而使他的音乐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波兰泥土的芳香。该曲的旋律性非常强,左手和右手的八度双音让音乐更饱满,体现出军队列队行进的英勇形象。

谱例1:

乐曲以豪壮、英武的波罗涅兹舞曲形象开始,生动刻画了古代波兰的勇士身穿华丽的绣金长襟战衣,腰挎雪亮马刀,威武雄壮地向前迈进的形象。肖邦运用了色彩性的转调手法,使这一段旋律在后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具有辉煌灿烂的效果。

(二)来自民间舞曲的三拍子节奏

肖邦继承和发展了古波罗涅兹舞曲的节奏,使其更为刚劲、有力,这体现出波兰民族坚强、果敢的性格。正如李斯特所说:“肖邦波罗涅兹舞曲的强有力的节奏使最冷酷无情的人激动,并且像中了电流一样。”尤其在表现《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中部,伴奏声部奏出了明显的波罗涅兹节奏,仿佛一支精神振奋、威武的波兰军队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行进。这种节奏显然有进行曲风格,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前进的步伐。最典型的节奏就是出现于该曲中部并用左手伴奏的节奏型,以下是一个较为固定的节奏型:

谱例2:

中间部分音乐总的情绪未变,但丰满的“管弦乐式”的音响被号角齐鸣声所代替,右手四度和五度的大跳刻画了坚毅的性格,左手则用了典型的波罗涅兹舞曲节奏作为伴奏。当这一主题再次反复时,右手的单音扩展为八度,并配置坚实的和声织体,充分展现出军队的威武形象。力度强度从ff到fff达到了全曲力度的最高点,也把全曲音乐推向高潮,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光辉历史的自豪与神往。

(三)来自民间的自由速度

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中自由速度“(Tempo rubato)”的运用如同他的其他音乐作品中自由速度的运用一样,都是根源于波兰和斯拉夫民间音乐,特别是农民的音乐,但肖邦将其加以高度艺术化处理。他对自由速度的运用非常严谨,他本人十分注重速度的演绎。可以看出,肖邦对音乐中速度的处理和他对民间音乐的认识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肖邦的学生米库里谈到肖邦的Rubato时说:“肖邦的Rubato具有不可动摇的感情逻辑,往往以旋律的加强或减弱,以和声的细节及音型的结构来证明他的合理性。”所以,Rubato不是节拍的缺陷。由此可见,好的Rubato演奏要求某种音乐天性及真正的艺术才能,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自由和发自内心的美妙韵感。在肖邦的音乐中,无视自由速度就不能触及肖邦音乐的灵魂。

上一篇: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启示 下一篇: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特点及演奏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