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农资涨价现象应引起重视

时间:2022-10-22 08:33:00

周期性农资涨价现象应引起重视

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却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调查,尽管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的力度,但2005年农资价格涨幅在2004年上涨12.1%的基础上又上涨了11.2%。分项目看,十大类价格全线上涨:小农具、饲料、幼禽家畜、大牲畜、半机械化农具、机械化农具、化学肥料、农药及农药械、农用机油、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上涨了9.1%、8.3%、8.0%、9.9%、4.4%、2.6%、15.2%、5.3%、9.9%、18.6%。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成本上升,种粮收益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调查,2005年的早、中、晚稻的中间消耗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全面上涨而较上年普遍大幅度增加。以早稻为例,2005年早稻每亩中间消耗为232.91元(不包括劳动力用工作价、税金),比上年的187.36元增加45.55元,增幅达到了24.31%。从构成项目分析,仅化肥和农药两项支出,2005年的早稻每亩中间消耗比上年增加了24.09元,占增加的全部中间消耗的52.89%。

侵蚀了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所带来的实惠。1997至2002年,由于受世界农产品市场和国内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及国家对农产品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十分微薄,甚至入不敷出。自200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尽管2005年农产品价格全面回落,但仍处在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之上。农产品价格在高位上的运行,重新激发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农民对农业投入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后也开始同步上涨。从调查情况看,2005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使部分地方的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据对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先锋村调查,2004年该村栽插早稻310亩,而2005年只有180多亩,减少了130亩,减少42%。

降低农业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民收入的未来增长潜力。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尤其是低收入农民会选择购买质低价廉的农资产品或不购买农资产品,从而达到减少支出的目的。据对湖南省湘乡市东胜、瑶湖、金坪、关王、炉盆等10个村100户农户的调查,农户平均每户只准备各种化肥25.3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35.4公斤,减少了58%。如果当多数农民都做出类似的选择时,我国农业的整体投入会出现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从而使农业发展缺乏后劲。

弱化免征农业税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效果。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和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高涨,这些变化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农民对减免农业税和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良好预期。而2005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则弱化了惠农政策的效果。部分农民不再精耕细作,在保证自用粮的前提下,减少了双季稻的种植面积。据估算,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农机补贴、“两免一补”等政策可使农民人均增收的52.3元全部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冲抵,农民并没有从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摘自2006年2月16日《中国信息报》)

上一篇:银行经营转型纷纷瞄准零售业务 下一篇:“啃老族”拒绝独立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