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招标人员队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时间:2022-10-22 08:05:43

浅议招标人员队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对企业的招标人员队伍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说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组织及利用。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招标人员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招标人才,如何发掘招标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招标;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2

招标是应用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和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有组织地开展择优成交的一种相对成熟、高级和规范化的交易方式。它是招标人在依法进行某项适宜于竞争性活动过程中事先公布招标条件邀请投标人投标,并从中择优选定中标人以实现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经济行为。

招标是由少数核心员工所控制的,他们每个人都能为公司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若无法对这些核心员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不仅无法提高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造成人心浮动人员流失的现象。当前如何通过加强和改进招标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核心员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绩效、留住人才,这是整个行业均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建立在经济学以及人本思想指导之下,贯穿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力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同时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成为每个企业管理者必修的课题。

随着人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人才的数量是客观有限的,因而如何吸引人才,如何保留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最高效用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人力资源的主要原则如下:第一,灵活性原则。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必须要灵活,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第二,激励原则。激励理论是目前比较新的理论,激励原则主要是以精神以及物质鼓励为主,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第三,科学合理原则。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其他的物质管理不同,因而需要一个较完整的科学合理体系,需要一定的人性化,要考虑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二、招标人员队伍的人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招标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在企业中专业从事招标及相关专业的工作的人员,包括了企业的招标人员、招标师,造价师(员)、投资咨询师等业务队伍。招标行业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不同。这个行业更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招标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门槛的服务型行业,而且更多的是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娴热的专业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道德品质。对于该行业来说,优秀的人才、优秀的团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良好的人才队伍和人才结构意味着招标服务的业务质量和业务品质。所以招标这类行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发展,招标行业的人才资源是招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招标行业的人员的专业来自各种专业。但是在行业的职业资格方面有较严格的准入考试,比如招标师的考试、注册造价师考试等等。而且在工作当中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职业培训,以及经验的积累和沟通能力的培井。才能逐步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招标人员。招标行业本身也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拥有稳定的专业的招标队伍,是招标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实施有效的招标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招标企业涉及的行业广泛,包括有房建、市政、公路交通、水利、水电、电子信息等等,基本涵盖了所有的行业,招标专业类型又包括了设计、勘查、监理、施工、可行性研究、造价咨询等,涉及面非常广,要求招标人员具有较为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经验积累,保证招标服务的质量。因此,招标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比较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够胜任。招标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思考,如何培养高综合素质的高端型的复合型人才,非常有必要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出一批符合行业特点的优秀招标人员。

四、加强对招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1.建立公平、效率的企业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

以人力资源为主的招标工作,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应当建立起符合人力资源发展的全面薪酬战略,按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首先管理层或者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推动企业薪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企业将改变稳定的、传统的薪酬体系,将没有激励效果、没有绩效考核的薪酬转向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使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的薪酬可以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薪酬两大类。外在薪酬主要是指可以量化的物质性激励。而内在的薪酬是指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型的精神性激励。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应当在内外激励上寻求符合自身公司特点的薪酬体系,民营企业可以在外部薪酬体现优势,而国有企业薪酬在内在薪酬、精神激励上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除了建立体现按贡献取酬的内外公平薪酬制度外,在招标工作中,还应当考虑个人绩效考核和团队绩效考核有机结合,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合理搭配。只有这样,薪酬才能真正发挥激励与约束的功能。

2.优化人才培训机制

优化人才的培训机制,是招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问题。由于技术的更迭速度快,企业的设备以及生产方式也不断地革新,由此所带来的重要问题即是如何提高招标员工的能力以及素质,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招标人才培训机制便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法。企业需要重视招标人才的入职前培训,设立专业的部门分管人才的入职前培训工作,在员工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之后,在将其安排至具体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规范化的人职前招标培训,不仅仅可以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基本了解,也有利于员工快速地掌握招标职位的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3.完善运行机制,促进管理的全程监督

企业要建立并完善招标采购的相关运行机制,注重建章立制,坚持制度为先,制度管人的宗旨,使招标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和企业实际,招标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尤其要高度重视监督工作,要承担起对招标进行监督的相应责任,绝不能出现监督的真空。各监督部门要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深入招标采购的全过程。形成相互分离同时又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努力形成内外结合、分工合理、职责明晰、大力推进招标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制约有效的招标工作。

4.规范招标文件,提高招标质量

招标质量的关键是招标文件编制。招标项目管理部门领导要重视招标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制定公平合理、客观的评标标准,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评标中的不公正和少数人的主观臆断,避免出现歧视性与排他性条款,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确定合理报价范围,应通过市场调研,进行询价,拟定一个合理的参考价,设置合理价的下限和上限。最低价以货物成本价加合理利润为限,最高价以预算价为限,通过控制合理报价,在评标前去除不合理的超低价竞标和避免恶意串标行为。招标的目的是公开、公平、公正,不应违背市场形成价格的规律去强行压缩投标单位合理利润,过低设置控制价,导致投标人无利或少利可图。

5.拓展信息渠道,建立投标单位信息库

企业招标信息除主要通过企业招标网进行外,还要增加和同类型企业交流,扩大投标单位信息量。招标单位要不断拓展信息的内容和渠道,应用网络平台,对涉及招标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增加投标单位的竞争力,以避免围标、串标,串通、陪标等现象,提高招标的竞争性。

6.加强对业务骨干、领军人才的培养

企业要及时发现业务的好苗子,选拔出一批并可以大力培养的业务骨干,造就高素质人才。选派一批政治思想强、职业道德好、业务水平高的有潜力的人才参加行业领军人才培训,主要是敏捷的思维,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方面的培养,甚至对企业管理方面的学习。充分挖掘高素质人才的潜能,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又能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做出成绩的人才。

五、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类型企业的发展,招标人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人才的数量是客观有限的,因而如何吸引招标人才,保留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最高效用成为企业招标人力资源管理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企业招标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完善招标人才招聘体系、优化招标人才培训机制、重视薪酬设计以及招标人才合理布局等途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地发挥以及利用员工的智慧,从而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招标人力资源配置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地更新,不仅仅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要兼顾企业员工的能力以及心理状态。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能力以及付出,因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变成为企业的核心环节,只有真正做好了招标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地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以及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Ulrich,D.,Smallwood,N.HR g New ROI Return on Intangible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5,V.44(2):137-142.

[2]杜娟.胜任力能决定个人绩效吗?――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为例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孙春军.胜任力模型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06).

[4]张力珊.开展高校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2009.

[5]李玲,钟晓林,刘岳兰,苗治田.高职院校内部采购招标管理与监督机制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11,11(2):27-29.

[6]杜娟.胜任力能决定个人绩效吗?――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为例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7]丁秀玲.基于胜任力的人才招聘与选拔[J].南并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上一篇:关于加快安泽县新型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 下一篇:试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