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2 07:51:31

中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创造对学生理解和感知的优良环境,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教给学生们如何处理好情感培养和知识认知的关系,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方式,努力提升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情感的丰富、活跃、发散与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感教育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接受,赢得了较为积极的评价,并且在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们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鉴别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黑龙江科技师范学院李旭光教授认为:脱离情感的教学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而教学过程中不会运用情感教学策略,往往会给学生们带来学习过程中的“煎熬”和“灾难”。

一、将情感渗透到文章品读中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非常经典的文章,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所在。有些经典的文章,如果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下的功夫不到位就很难对整篇文章进行科学地理解和精准地把握。特别是在一些优美散文的学习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有时候不是仅仅存在于通篇文章里,有时可以从字里行间的关键词以及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之中显现出来,这样才能“见一斑而窥全豹”。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经典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标准的朗读播放出来,让学生们跟着标准朗读的节奏,循着标准朗读的思维,慢慢地对文章进行品味和思考,学生们的理解和运用就能不断迈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比如,在《为人民服务》一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这篇课文的标准朗读,并制作了泰山沉稳庄重和鸿毛随风轻飘的画面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情景和基于这种情景下作者的心情和感悟,结果学生们对文章中作者对待生与死的态度、如何体现人生价值的情感表达就提升了。

二、将情感延伸到课堂提问中

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提问的问题应当是与文章中的重点内容相关的问题,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让学习内容对学生产生“诱惑力”,达到“欲擒故纵”的效果。比如,在《观沧海》一文的学习上,我就提问学生,知道曹操吗?大家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基本都知道曹操,有的说曹操是奸臣,有的说曹操有雄才伟略,有的说曹操是军事家,会识人、会用兵,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还有对曹操认知的情感偏向贯穿其中。我说曹操除了以上几点,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写的诗清新自然、奔放洒脱。然后借着提问引入《观沧海》的学习之中,学生们学习时就会随着问题的情感驱动而主动学习。在这篇文章学习中,笔者让学生们思考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和映衬的,又是如何表现和抒发作者要表达的胸怀和思想感情的?情景和道理、动感和静态是如何有效结合进行阐释的?通过提问就能行之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和情感锻造。

三、将情感拓展到分组探讨中

中小学生往往逻辑思考力和空间想象力较差,仅仅通过教师的引导效果往往也是微乎其微,而分组探讨的模式的应用就能够让学生们围绕一定的题目设置进行有效地讨论和交流,实现思想思维思路的有益碰撞,让学生之间实现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不仅能够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而且能够将文中的情感表达充分地理解起来。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学习中,在引导学生们通读之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文章中提到背影的次数?每一次分别是如何描写的?在父亲买橘子的过程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描写,而且并不是对背影的描,是否与主题不一致,为什么?文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结果学生们的分组探讨能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认真思考,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探讨过程中往往站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在思想和语言上能够实现有效的“碰撞”,提升他们对整个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学生们的分组探讨,他们将作者对父亲“伟岸如山”的爱就充分地理解了。

情感教学之于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只有灵活地运用才能让课堂灵动、活泼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将情感渗透到文章品读中,延伸到课堂提问中,拓展到分组探讨中,让学生们用自身的情感学习来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写作中的融合运用 下一篇:启思: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