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原经济区如何做好农业化产业经营

时间:2022-10-22 07:49:32

关于中原经济区如何做好农业化产业经营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国家政策导向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升级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孕育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高潮,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推荐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中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热点,“内生+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创新发展,加速城市经济转型,同时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战略新兴农业产业为要点,打造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区,成为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升级新支点,撬动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11年底,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河南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目标

中原经济区的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搞好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笔者认为农业产业经营发展需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科学分析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环境,挖掘农业产业的地方特色,识别郑州市农业产业在整个中原地区乃至整个国内区域系统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第二,在河南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深入剖析郑州市农业产业在区域体系及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空间及产业定位,提出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愿景与目标。

第三,提出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经济、空间、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战略举措与行动计划,策划若干关键性的项目。

三、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的阐述

(一)社会经济现状证明三产结构不优,发展动力不够

一产、三产比重降低,二产比重增高。由于过度重视工业发展,一产、三产滞后,三次产业之间整体关联度较低,三产结构有待优化。同时当前阶段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二)农业产业经济竞争力差

中原经济区由于人类干扰已经对其原生态农业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合理的耕地、过量开发、建设用地的大量建设严重干扰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平衡,同时现状农业产业较为分散,经济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层级低下,尤其是其处于边缘地区,与城市其他区域相比,城市经济风险抗力不足,加之农业产业本身竞争力不足的特点,难于对外部资源要素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经济竞争力差

(三)体制分割严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中原经济区的农业产业资源条件相对充裕,但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行政体制的机械分割都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地下。首先,从区域层面看,行政区划各自为政,资源分散开发,空间增长以离散分布性增长为主,空间沿轴向绵延,呈现多点无序发展的空间模式,严重侵蚀了生态板块、农业产业的有机生长。

其次,从整体发展建设来看,固有的“自上而下”的开发建设,使得各镇区个体在寻求建设空间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个体内部农业产业用地相对有序,但就拼合在一起的农业产业而言,整体秩序混狂乱,空间容纳能力低下。因此,相对低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使郑州市大农业产业调整、生态建设、高新农业产业技术发展等方面面临资金和技术投入的巨大挑战。

(四)城镇化水平低,区域结构发展差异大

中原经济区的城乡居民点分散发展,涉及村镇行政区划较为复杂,全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相互之间关联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几大不同类型的城镇发展区。对整合农业产业资源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为改善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制造了巨大的难题。

四、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主要途径

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运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根据各个地区的产业基础,建立特色农业发展区、新型农业发展区、特色农业发展区、高新农业发展区。

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和产业竞争,中原经济区实现产业的快速集聚不仅需要科学准确的发展定位,更需要深刻把握科技型产业城市的发展规律,找到打造产业引力、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重点实施品牌驱动、链群发展、产城互动、开放创新四大产业发展战略,重点解决总体策略、产业组织、环境营造等核心问题,促进地区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实现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发展优势产业

中原经济区在传统的大农业领域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中草药、牧草、西瓜、林果、芦笋、石榴、柿子、奶牛养殖、大蒜、小杂果、蔬菜、水产等资源丰富及发展态势良好;历史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自然资源优势十分突出,都是开发农业产业化的良好基础。现状已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笔者认为发展优势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农业产业经营的过程中不能舍弃传统优势农业产业,而去另辟新境。

(二)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继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成中国第二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延伸和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链,着力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与专业物流业,打造郑州农产品全球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教育农业、体验农业、假日花卉等现代休闲农业。

(三)建设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

建设集展览、展示、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积极申办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农产业交易与会展等大型活动,不断扩大中原地区的影响力。

(四)品牌驱动

强化中原地区的“国际生态科技名城”整体城市品牌的打造与传播,并重点推出品牌亮点和城市子概念;以城市形象统领产业品牌、以重点项目彰显城市品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聚焦、延伸城市品牌概念的内涵,强化品牌支点;搭建品牌营销体系,系统策划营销策略,抢占农业新品牌、新概念,打造城市特色、推动重点园区招商。

(五)链群发展

以培育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为主线,强化产业聚集发展。将“现代农业”的培育作为新城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泛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功能交织、产业耦合、互促连动,构筑城市系统引力和产业链复合优势。

强化功能促进、推动系统创新。积极完善集集聚区功能结构,引导企业间、集群间以及研发机构的对话与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创业服务中心、技术转化与扩散服务平台、人才交流、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各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互动,协作创新。

1. 现代农业链群发展

打造“科技引领、三次产业联动”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农业信息工程、良种工程、胚胎工程和生物工程四大先进技术带动科技研发服务,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畜牧业生产和新型高效农业机械来发展种子研发繁育与服务、生物农药等农用物资研发生产与服务、科技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食品加工这四大产业链条,共同发展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物流、商贸服务和农业观光旅游,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如下图所示)。

在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同时,也应同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的三大体系。通过发展产业基金、商贸物流、会展中心、总部基地、技术交易、信息中心、协会组织、教育培训和金融服务实现资源的整合服务、营销推广服务和金融创新服务。打造国内外农业高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农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的三大体系(如下图所示)。

通过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打造和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的三大体系,最终实现以品牌核心,产业链接、耦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基于经济性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 下一篇:浅议钢筋焊接网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