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表达成为一种需要

时间:2022-10-22 07:15:39

让表达成为一种需要,写下这句话我是多么地欣喜,因为这是如此美妙的写作境界;写下这句话我又是多么地茫然,因为这是如此难以实现的写作境界;写下这句话我更是如此地心惊,因为这在作文教学中长久地被疏忽了。表达是一种心灵的倾诉,表达是一种内心感情的外泄。当内心情感丰富了,思绪压力增大到非外露不可时,表达就会如激流出山,奔腾而下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准确表达,精彩表达的问题了。

常听说“我想”怎样怎样,“想”就表明是来自心里的需求。例如想哭,心里定有特定的情感在涌动,哭,只是这种情感外在的表达形式而已。我觉得有“想法”就是作文中写作之根,有了这个“根”才能写出文章来,才能使文字有生命。感情丰富、善于思考的人,常会在内心形成思想的小溪,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表露的需要,就如同拥有源头活水的池塘,水量充沛必然外溢。写作者如再有一枝生花的妙笔,则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内容充实、文字精彩了。

一直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总是抱怨学生习作空洞无物,担心学生情感萎缩,写出的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或无病,或干瘪枯燥,这些都是源自学生自身内心的空虚,思想的萎靡。心里没有想说的话,脑中没有想抒的情,就是说从源头上断了写作的路,在老师限时上缴习作的一再威逼下,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胡编乱造了。这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吗?能让每一次写作训练起到应有的作用吗?作为语文教师,我真切地感觉到帮助学生丰富写作源头,让他们的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是我们作文教学中一个十分迫切而又关键的任务。

如何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拥有内心的冲动,进而产生这种表达的需要呢?

一、 注重情感积累

北大教授孔庆东说过:“作文是一棵美丽的树。”这个新奇的比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真正有活力的文章是植根于生活的,就像大树植根于沃土一般,没有了丰富营养的供应,树难美丽,字难成文。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写文章是要有生活、有思想的,作文教学必须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林清玄也说:“最好的文章是作家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可见真正的文章是一种生命的表达。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性灵,做一个易感动,想表达的人,果真做到这些,就会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心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远离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二、 注重精心筛选

生活之于我们是浩瀚的海,每一朵浪花都包含着人生的滋味。阅事明理,活着就应该明白活着的意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思考真谛,辨明是非,净化心灵……虽说“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但具备了个人的眼光,发现的对象也就产生了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不是所有的发现都适合写进学生的习作中,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也不是所有的思考都具备了一定的深度。这时的学生就需要老师的扶持,帮助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帮助他们提纯感情,深思熟虑。写作的感情丰富了、材料优化了,自然就有助于提高习作的质量,提升文章的品位。

三、 注重深入思考

凡事总得经过思考才能探究出其中的奥秘,对于写作的初始材料,我们必须抓住其中闪动的思想灵光,深入思考其内在的意蕴,让思维的触角向纵深伸去,让思虑的经纬向宽广展去。经历不断地打磨、淬火,使那些材料更像是组合文章的“成品”,那份在内心世界里不断发酵、不断膨胀的情绪,那种在认知领域中不断捉摸、不断修正的感悟,一俟触动情思,便会自然流淌而出。现实中常有学生一见到作文题,便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于是他的写作速度快,写作质量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平时的积累丰厚。“胸中有丘壑”,自然会容易成为高明的山水画师了。

四、 注重广泛阅读

阅读与写作是不能分开的孪生姐妹,善于阅读者不仅能从各类文章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会从中批判地吸纳各种思想情愫,这是很重要的资源,是使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深刻,甚至走向经典的不二之路。具备厚实的写作功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我们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涉猎各种书籍,体验各种生活。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想表达的东西多了、精了,写文章也就不再是苦恼的事了。如能自然地不断地产生表达的冲动,则更是妙不可言了。

情感是写作的源头,写作是情感的表白。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时,学生写作也就成了一种享受,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可谓功德圆满了。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上一篇:谈教师下水“改作文”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