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初步探索

时间:2022-10-22 07:03:17

三门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初步探索

【摘要】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控规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显现。截止目前,县城规划区共32个规划管理单元控规编制工作已初步完成,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目标。这些控规对指导本县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规划管理和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仍不少,因此,总结和反思我们的编制过程与方法变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三门县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城乡规划法》明确的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属详细规划范畴。它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了建设用地的性质、开发强度和空间环境,是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上位规划各项战略部署、原则要求和规划内容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二、提高控规编制质量的必要性

首先,《城乡规划法》将控规确定为实施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要求我们加快完善城乡规划结构,提高控规的覆盖率。在当前范围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控规编制工作形势下,迫切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加快编制进程,切实提高控规的编制质量。

其次,控规中主要的控制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又是社会各方利益关注的焦点,指标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再次,《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了城乡规划的修改程序,把控规的法律地位和规划的刚性提高的新的高度,为了减少控规的修改,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同样要求我们提高控规的编制质量。

三、近年来,三门县在控规编制工作中的探索

我们在推进控规编制的工作实践中,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在控规编制的各个阶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规划组织编制阶段

1、合理划分控规管理单元。 为了实现控规在规划区内的全覆盖,突出控规的“法定性”和“唯一性”,实现“一张图”的高效管理模式,需合理划分控规管理单元,作为组织控规编制和进行规划管理的基础。2008年,三门县建设规划局根据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关于开展单元控规编制方面的要求,完成了《三门县城规划管理单元划分及规划成果数据入库标准专项规划》,同时按照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时序,划定城市重点建设区块和一般建设区块,按照分期分批组织编制的原则开展控规编制工作。

2、摸清现状,加强基础资料调研。 科学、深入,细致的现状调研和资料收集是编制好控规的前提,尤其是基础测绘资料,更是规划编制的基础。为了摸清“家底”,局测量大队实时更新县城地形图资料,并于2008年底完成了县城地下综合管线勘测工作,拥有了全面准确的基础测绘成果,为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我们积极配合规划设计单位,针对城区不同区块、不同地段的特点,除了对常规内容调查外,还针对其个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分析区块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编制控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3、 科学合理地确定控规指标。 指标是控规中的核心内容,是对城市用地建设强度的具体控制。因此,控规指标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控规的质量。我们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如何提高控规指标的科学性、可实施性,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① 控规与城市设计相结合。

控规是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强调的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技术指标,而城市设计则是三维空间环境的整体安排,强调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等城市子系统的联结渗透。因此,在城市的重要街区、地段,可以在控规编制过程中结合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修正各项控制指标,协调规划范围内的景观控制,并建议性地给出城市建设的最佳引导,以供城市发展和建设参考。近年来,三门县建设规划局在县城重要区块控规编制中多次采用这种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县城B片区02单元(大湖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客运中心周边区块规划》和《县城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② 重视经济性分析。

城市发展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而重视物质环境分析,忽视经济性分析却是控规编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城市风格、传统风貌,以便创造更优美、富有魅力的城市环境,本是规划的题中之意。但过分强调形式美而忽视了经济性分析,也可能会带来规划管理与实施的一系列问题。

以容积率的定量分析确定为例。容积率是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中最核心的内容,其指标的确定是开发商、地方政府和群众三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引发控规修改最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重要区块,三门县建设规划局在控规组织编制过程中,会同规划设计单位充分考虑地价因素,综合运用级差地租、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等理论和方法进行经济性分析,验证容积率的合理性,确定容积率的上下限,下限可保证开发商的利益,上限可防止过度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和环境质量的下降。

③ 重视环境容量评价。

环境容量控制的指标主要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三项,以及相应延伸出的空地率、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等。通过对城市自然环境容量(日照、通风、绿地等)和人工环境容量(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的控制指标。例如:在编制县城A03单元控规时,单独委托规划编制单位编制了三变老厂区区块的交通影响评价,从可接受的交通环境容量入手,反推人口容量、商业和住宅建筑面积,从而确定适宜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指标。

4、突出控制的弹性,增强实施的可操作性。 城市建设是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具体问题的复杂性往往出乎规划的预测,容易导致城市建设无法按规划的控制内容执行,产生矛盾。若经常调整规划,又使规划失去严肃性,易让人误解为规划和管理处于无序、随意的状态。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为了增强控规的可操作性,必须采取弹性控制的方法。主要表现在:根据规划地块在城市中的地位来划分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的弹性标准。如:特殊控制区和重点建设区主要以刚性控制为主,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设置土地性质的兼容、或地块的合并、控制指标的上、下限等方面的弹性空间。而对于没有特殊开发要求和非近期建设的区域,各项建设要求可给予适当放宽,并在不突破强制性规范的前提下可取下限。

(二)规划方案审查阶段

设计单位提交规划方案后,组织对方案的审查和论证是保证控规编制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局相关科室联席审查,提出初步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

2、邀请相关部门和熟悉本地区情况的专家参与规划方案的论证和评审。对于重要区块的控规评审会特别邀请人大、政府、政协的相关领导参加。

3、遇到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向县级分管领导汇报、请示。

4、加强规划方案公示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于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采纳,并作出及时的修改。

5、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台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查规划成果的深度和内容,加强图文校核。

(三)规划成果确认阶段

规划成果确认阶段是保证控规成果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控规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认真根据三门县建设规划局《关于建立城乡规划成果确认制度的通知》要求进行批准成果的制作和确认,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报送县人大、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备案。

四、结语

控规是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相衔接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和重要依据,也是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实现目标的直接手段。控规编制工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规划管理工作的好坏以及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解决控规编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高控规编制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名城乡规划工作者前面必须要过的一道坎。

参考文献

[1]城市、镇控制线详细规划审批办法(2010年住建部第7号令)

[2]吕斌.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274-286.

[2]文兴华.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质量的几点意见[J].四川建筑{z1}:4-8.

上一篇:石泉-宁陕县金盆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 下一篇:如何利用劣级配砂石制配高强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