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宁陕县金盆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

时间:2022-09-25 07:45:21

石泉-宁陕县金盆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

【摘 要】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巴山弧构造的转折部位。本文通过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将该区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地球化学异常区,I号综合异常区以Au、Ag、Mo元素异常为主,II和III综合异常区以Ag、Mo、Zn元素异常为主,通过本区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研究区地质等特征,分析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关键词】金盆沟地区、地球化学、找矿

中图分类号:P183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巴山弧构造的转折部位,石泉-旬阳金成矿带西部,纵向包括扬子陆块、南秦岭活动带及二者之间的缝合带三部分,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岩层变形、岩浆活动强烈,脉岩发育,岩石变质程度普遍较深,是成矿地质条件的有利部位,已发现铜矿、金矿、银矿等均与志留系、泥盆系地层有关。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巴山弧构造的转折部位,构造变形强烈,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太古界-下元古界后河岸群(Ar-Pt1),元古界(Pt),寒武系下统鲁家坪岩组(∈1l),奥陶-志留系斑鸠关岩组[(O-S)b],志留系下统梅子垭组(S1m),泥盆系中统大枫沟组(D2d)和古道岭组(D2g)(图1)。

1.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寒武系、志留系为主的地层中分布大量的Cu、Zn、Au、Ag、V、Mo异常,异常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大致NWW向断续延展,以Cu、Zn、Ag异常互伴,V、Mo异常叠加,Au元素异常较明显,与Hg、Mo、Pb异常相叠加。异常主要与寒武系、志留系地层关系密切。

1.3 成矿规律及矿产分布特征

工作区位于南秦岭晚古生代铅、锌、银铜铁汞锑重晶石成矿带中,区域内化探异常密集,且异常元素组合套合较好,异常范围大,异常值高,矿点、异常点呈群带分布,矿种较为齐全。宁陕花岗岩体南缘划分为高温热液成矿带和中低温热液成矿带,工区处于中低温热液成矿带,分布3个金异常晕和1个磁铁矿化体。

区域矿产丰富,主要有铜、铅锌、铁、金、银、钒钼、铀等,工作区南东部石泉、汉阴一线,志留系下统梅子垭组中分布有众多矿床矿点(图2),主要有羊坪湾、水田坪、黄龙等金矿床,工作区东北宁陕旬阳坝及西北秧田坝泥盆系中古道岭组发现众多钼矿、金矿、铅锌矿。工区西南扬子地台北缘岩浆岩出露区分布有毕记沟钒钛磁铁矿床和八宝台磁铁矿床等。

21:25000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通过开展1:25000 土壤测量工作,系统的采样分析了Au、Ag、As、Sb、Hg、Cu、Pb、Zn、Mo、Bi、Ti、V十三种元素,通过对1:2.5万土壤测量资料的整理,数据处理和残留晕圈定共圈定12个指示元素残留晕391个,综合异常11个,Ag、Zn、Au、Mo、V等元素显示具高强度和具一定规模的地球化学异常(残留晕),指示了工作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为进一步的异常查证提供了充分的地球化学依据。

受单一断层控制的线状残留晕模式在工作区很少见到,主要以不规则带状模式为主,这是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的表现,结合工作区地质特征,主要研究3个成矿潜力较大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

2.1I号综合异常特征

I号综合异常(异常特征值见表1)面积8.23km2,异常以Au残留晕发育,且为环状形态为其特征,其它指示元素如Ag、Mo、Zn、Cu、V残留晕分布也具有类似的形态。其中Ag、Mo元素残留晕具很高强度和较大的规模。异常组合复杂,水平分带明显,是唯一有找金远景的综合异常(图3)。

表1 综合异常特征表

I号与II号综合异常构成区内东西向异常带的主体,I号是东西异常带之核心异常之一,位于该异常带的西端。所处地质环境与II号综合异常相似。均处于F1和F2两个韧性剪切带之间的旁侧次级构造中。I号综合异常分布地段是东西异常带宽度最大处,其南部处于奥陶-志留系斑鸠关山岩组地层与志留系梅子垭组变细砂岩段地层呈断层接触带及其两侧。斑鸠关山岩组地层强烈变形韧性剪切特征的构造岩十分发育,并有大量石英细脉充填。梅子垭组地层也不例外,变砂岩段地层中构造片理、条纹极为发育。在该断裂接触带Au、Ag、Mo等元素残留晕十分发育,Au、Ag等指示元素残留晕的环状分布模式中心的背景窗处于复背斜核部偏北翼,在这个环状模式中Au、Ag、Mo、Zn、V、Cu等指示元素残留晕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现象。Au残留晕的环状分布处于环形内带,而Ag、Mo、V、Cu、Zn残留晕处于环形之外带,Au残留晕被其它指示元素残留晕所包裹,形成典型的套合模式。这种套合模式反映在相对较稳定的成晕环境中,成矿元素依其地球化学特征在适宜其沉淀富集的环境中充分聚集,从而表现出在残留晕中这种明显的水平分带现象。残留晕是相对应的原生晕的继承,因此,对应的原生晕在成矿空间上也会呈现充分的组分分带,使各成矿成晕元素在适宜的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富集。

2.2II号综合异常特征

II号综合异常(异常特征值见表2)面积3.67km2,组合复杂,强度高,该综合异常处于巴山弧形构造转折端的东西向延伸部分,位于测区与巴山弧东西向延伸部分一致的东西向异常带的东端(图4)。板板桥-简场坪糜棱岩带(F2)南侧次级断裂F6之南盘范围内。综合异常所处地层为奥陶系-志留系斑鸠关岩组的含炭硅质岩、含石墨石英岩夹少量结晶灰岩和石英片言地层,发育与延伸并不受地层约束,明显受构造控制,有矿致异常特征,其中主要指示元素Ag、Zn、Mo、V有成矿意义。

表2 综合异常特征表

2.3 III号综合异常特征

III号综合异常(异常特征值见表3)面积为8.04km2,所处地质位置为巴山弧的转折部位的近SN向构造地段,具体构造位置是处于饶峰-冷水滩-后坪韧性剪切带(F1)与板板桥-简场坪韧性剪切带(F2)向南南东方向延伸段之间和反“S”构造南部,Ag、Mo、Zn、V、Cu、Sb6个指示元素残留晕的叠加,具整体性特点(图5)。无论在残留晕延伸方向(SN向),还是在横向上各指示元素残留晕除涉及到它们的某些水平分带所致的错动外,叠加是全面的,主要指示元素残留晕强度高,规模大,组合复杂,所处地质构造位置有利,是最具找矿意义的综合异常之一.

表3 综合异常特征表

3 找矿潜力

首先,该区处于巴山弧构造的转折部位,构造变形强烈、复杂,纵向包括扬子陆块、南秦岭活动带及二者之间的缝合带三部分,区内算咧构造比较发育,为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其次,工作区处于南秦岭晚古生代铅、锌、银、铜、铁、汞、锑重晶石成矿带中,区域化探异常密集,最后,在工作区内实施的土壤测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圈定了三个较好的综合异常,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构造条件,因此,通过勘查工作的不断进展,可能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

4 结论

通过1:25000土壤化学测量,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地质成矿背景综合研究得出:工作区共划定三个有利成矿区域,I号综合异常是Au、Ag、Mo的成矿有利区域,II号和III号综合异常是Ag、Mo、Zn的成矿有利区域,说明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 何建社,韩芳林.1:5万《石泉幅》地质图说明书[ R].西安:地质矿产部陕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995.

[2] 何建社,韩芳林.1:5万《饶峰幅》地质图说明书[ R].西安:地质矿产部陕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996.

[3] 卢纪英,李作华,张复新,等.秦岭板块金矿床 [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李斌志,张琪科. 金盆沟地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598-603.

[5] 王青山.陕西省宁陕县金盆沟地区金矿产普查报告[R].西安: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2006.

[6] 王海岗.陕西省石泉县―宁陕县金盆沟地区金多金属矿预查[R].西安: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2013.

[7] 成杰.陕西省凤县佐家庄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J].《陕西地质》,2011年,第29卷,第1期.

作者简介:寇昕(1987-),男,陕西渭南人,助理工程师2009年获得学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上一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三门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