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2 06:58:36

我省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

1. 适宜区域

该项技术适宜在长春、四平、松原等平原地区逐渐推广应用。此技术因密度适宜,可提高光能利用率,产量增加达15%~20%。

2.技术要点

2.1地块的选择与深耕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强,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平整地块,有机质含量高,以平川地为最好,二洼地次之,不能选择岗坡地和低洼地。秋收后最好进行秋翻地,翻地最佳深度为20~25cm,打破犁底层,翻后及时拖平耙压,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土块疏松、细碎。

2.2改变垄向,确定垄距,提高光能利用率 垄向:垄向为磁南偏西18°~20°;垄距依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以及玉米株高,经计算,大垄行距为165cm ,小垄行距35cm,2米为一个组合垄,提高光能利用率。

2.3播种方法 第一年播种时按耕作行宽35cm、休闲行宽165cm进行;第二年播种时在第一年耕作行的东侧间隔30cm左右进行播种,仍按耕作行宽35cm、休闲行宽165cm进行;第三年播种与第二年播种同侧,再间隔30cm左右,仍按耕作行宽35cm、休闲行宽165cm进行;第四年播种时回到第一年的播种位置。3年完成一个耕作周期,4年一个轮回。

2.4选择优质高产耐密品种 应选择生育期在126~129天,积温在2650℃~2750℃ 的优质、高产耐密品种。如先玉335、良玉11、良玉99等。

2.5采用机械精量播种 播期。当5~10cm地温稳定通过8℃~10℃时,耕层含水量20%左右时开始播种;播种。在平整好的土地上用播种机以超大垄双行(1.65m与0.35m组合),垄向西南——东北的种植方式进行播种;种植密度6.5万~7.0万株/ha。株距14~15cm,播深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2.6科学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来确定施肥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相配施,底肥、口肥、追肥相结合,做到底肥深施深度为14~16cm,提高化肥利用率。口肥做到种、肥隔离,避免烧种。追肥在定苗后两周在苗带外测8~10cm处,深8~10cm机械深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施肥量:每ha施用纯N 280~300kg、 P2O5 80~100kg、K2O 75~100kg。施肥方法:种肥。在播种时施入,施于种子侧下方5~8cm处,种肥施用量为(N15%,P2O515%、K2O15%)的复合肥80kg/ha,如用二铵每ha施50~75kg;底肥。在播种的两行中间施入,施肥量为(N15、P2O515、K2O15)复合肥720kg/ha,深度14~16cm;追 肥。定苗2周后进行追肥,应用机械施肥,将肥料施于玉米苗带外测8~10cm处,施肥深度8~10cm,施肥量每ha施尿素400~500kg。

2.7加强田间管理 查苗补种。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有粉种,及时催芽坐水补种;查苗补栽。出苗后,发现缺苗,及时用备补苗坐水补栽,确保种植密度;间苗定苗。当小苗长到3~4片叶时,间掉小苗、弱苗,留壮苗,(1延长米留苗6~7株),定苗后,如果田间杂草过多,在杂草3~5片叶时,喷施玉米苗后茎叶除草剂,或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播种后5~7天,采用土壤封闭处理化学除草;防治蚜虫。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l000倍液或杜邦康宽等药剂防治。蚜虫严重将影响玉米散粉,造成籽粒授粉不良,出现空秆和突尖,降低产量。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采取群防群治,达到虫口夺粮的目的;大、小斑病的防治。当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叶片发病率达20%时,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世高乳油,间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在玉米长到6~10片叶时,喷施 “玉黄金”或“黄金甲”等,降低穗位、控制株高,防治倒伏,又控制空秆和秃尖,同时减少阴影长度,对玉米具有一定的增产增收作用。

2.8采取促熟降水措施,适时收获 玉米蜡熟后将玉米果穗苞叶轻轻扒开,可以加速籽粒和果穗水分散失,有利于降低含水量,玉米站杆扒皮晾晒,每天可降水1%~1.5%,可提早成熟3~5天。

2.9秋季留高茬 秋收留高茬30~35cm,茬带间均匀有序地堆放秸秆,形成阳坡挡风墙,春季可提高地温1℃~2℃。防止风蚀水蚀,春季可提高含水量2%~3%。

3.注意事项

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垄向南偏西,如果不改变垄向,决不能东西垄种植;秋季留高茬,茬带间均匀有序地堆放秸秆,因为东北东季盛行西北风,根部朝南,如果玉米秸秆根朝北放容易吹起;第一年全面防治农田杂草,以避免引起草荒。

上一篇:玉米灌浆期田间管理工作 下一篇:滴灌施肥技术应用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