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中的经济集会探究

时间:2022-10-22 06:41:23

志书中的经济集会探究

摘要:在志书中,对经济集会内容的记载较为直接的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诸多方面。经济集会按照其作用与功能,可以分为储蓄集会、互助集会与定期交易集会。通过对《淮阳乡村风土记》中淮阳县经济集会的探究管窥乡村生活,发现经济集会不仅在便利人民生活上发挥着作用,而且对于当今基层民间组织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亦不乏借鉴意义。

关键词:集会;经济集会;乡村生活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76

0前言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由于小农经济本身的脆弱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大块平原为主的地貌特征,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农民阶级并非各自为政,而是时有合作,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为了同一个目的而结成“一个游离于政治领域之外,非官方且具有地缘性质的群众团体,”在所在乡村进行活动,谓之集会。这些集会涉及乡村经济、娱乐、信仰、民俗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集会,它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生产生活。因此,要想深入了解乡村生活,对于乡村经济集会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地方志中保留有大量当地经济集会的资料,但大都简略,而且内容散见于当地的岁时民俗中。唯有《淮阳乡村风土记》一书对经济集会的记载不仅丰富详实,而且分门别类,自成系统。笔者拟以其中的储蓄型集会、互助型集会与定期交易集会为对象试做探析。

1储蓄集会

储蓄集会以灶爷会、积金会为代表。灶爷会,“祭灶神时期为废例每年之十二月二十三日,该会之所以名为灶爷者,是因该会每年会期适至是日满期之故。”该会设会首一人,经管账目,其余均为会员。活动内容为会首定期向会员征集鸡蛋或粮食,变作现金,放款升息。借款者多为该会会员,到期不能归还,即由会首依例处罚。该会所得盈利由全体会员共享。“到期,会首即将全款收齐,悉数买为过年食品,如猪肉、粉皮、粉条、灶糖及敬神之物,如香、烛、纸炮等,平均分配于各会员,以备过年应用。”此即灶爷会的组织与活动情形。积金会活动情形大抵同灶爷会,皆为放款升息,所不同者,是该会会员多为有相当财力之人,会首向会员征集份款,“遇地价低落时,购为田地,让人代为耕种,以资生息,或拿钱借于贫农,按月收息。”所得盈利也是以认购份款的比例进行分配。

农民阶层较为贫困,故在旧时,钱庄、银号、票号等金融机构往往设在城市繁华之地,主要业务也是针对政府、官吏和商人,与普通百姓生活少有联系。在这种低息放贷设施在农村缺乏的情况下,储蓄集会的出现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好的弥补作用。灶爷会对会员条件并无多大限制,所征集物品也并不贵重,将所得盈利买为过年食品,使多数人受益。这种活动不仅为农民借贷带来便利,亦营造了农村生活的节日热闹气氛,故“意颇可取。”积金会从本质上来说是少数富农阶级为满足自己经济利益榨取一般贫农血汗的剥削组织,有碍农村正当发展,故不宜提倡。当然,今日也已没有存在的基础。这些由村民自己组织起来的储蓄性集会有的类似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企业法人组织,虽蕴含积极因素,但它终归是农民阶级的产物,“无法突破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条件的局限,仍以土地经营和放贷为主业务。”

2互助集会

互助集会以行孝会、喜助会、牲口会、瓷器会为代表。从名称我们不难看出,行孝会与喜助会是农村在极为重要的婚丧大事上所设的互助组织,而牲口会与瓷器会则是农民在生产生活资料上的互助组织。设立行孝会是为防止父母去世时无力收敛埋葬,而结合数人在经济上互相援助。入此会的会员一般都是亲友,他们各家财产相当,其父母之年岁都在五十岁以上,由年长者担任会首。活动内容为“每年春冬聚餐一次,借以联欢。遇有会员遭丧事,只须直接通知会首,会首即可通知其余会员准备送给面粉、木柴、现金等物,以供应用。”会员得到帮助,丧事就能够顺利进行。与丧事相对应,以喜事互助为目的的喜助会,其组织方式和活动事项与行孝会相同。但在会员条件上限制较小,地主与自耕农均可为会员,经济权利,各会员一律平等。“及至喜期,各会员均需按预定数额送给银洋,以供应用。再遇其他会员办理婚事,其余会员依例照数资助,直至各会员婚事办完为止。”瓷器会也因乡村婚丧大事而设。这里所说的瓷器并非古玩玉器,而是家庭日常饮食所用的碗、杯、碟等物。各家所有瓷器日常使用自不成问题,但遇到“婚丧大事,就有不敷应用之感。如必届时照购,而日常又不需此巨大之数量,置而不用,殊不经济,因而一般乡民即有瓷器合作之组织。”组织方式是由会员出钱,交给会首购买瓷器,以供会员使用。瓷器如有损坏,会员需照价赔偿。非会员若要使用,当付给租金,损坏亦须赔偿。上述三种集会组织皆为婚丧而设,且都是在生活资料上进行互助,会员成分并无严格限制。而以生产资料互助为目的的牲口会则为小自耕农特有之组织。“因小自耕农财力薄弱,自己不能购买牲畜耕地,乃约合其它相当财力之小自耕农共成此事。”组织方式有两种,其一为成员各出一定款项,共购牲口,以备共同耕地使用。牲口所需草料由各会员共同分担,牲口饲养之责亦需各会员轮流担任。其二为各成员自购自养牲口,合笼共用。这样的合作方式,使得财力薄弱的小自耕农群体均可从容耕种田地。

互助集会是一种非营利性质的经济集会,它是一种在农业资金缺乏,乡村可调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由农民对有限资源进行组合分配的组织。其中,行孝会、喜助会以及牲口会这些组织的设立除了为村民应对婚丧大事这种突发性高消费的状况带来便利外,也因成员中既有地主又有农民的缘故缓解了阶级对立,加强了亲友联系,体现了独特的社会功能。而以生产资料互助为目的的牲口会则是本就财力薄弱的小自耕农为了生存而互相依靠的组织,故亦“大可提倡”。互助集会的设立在为并不富裕的农民阶级节省开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传统道德观念在乡村社会中的延伸,亲友乡党之间本负有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道德义务。在互助集会里,把会首和会员联系起来的并非经济利益而是传统的道义,包括信任、情感、相互济恤的义务等。

3定期交易集会

交易集会的传统由来已久,由于乡村交通不便,而常用的生产生活资料也不能全靠互助集会,故在乡村常有定期交易的集会,以备农民补充物资。淮阳当地的交易集会主要有小满会和年会。小满会因其集会在收麦以前,所以又叫麦忙会。“其交易的中心,完全为农用品的买卖,因为乡间的农忙以麦忙为最,故在此时所需要的农具也最多。”麦忙会的范围很大,需联合多个村庄组成,由各村推定若干人为会首,选择合适的地方为会址,定期在每年小满之日集会。交易的大部分商品为农用品,也有其余各式商品,“农民在此均可以有易无,以无买有。”至于年会,顾名思义,当是年节时举办,为购买各种年货而设的定期交易集会。它的组织方式与小满会略同,供应商品有食用品如肉、水果、鱼、海菜、柿饼等,有供神用品如香烛、神像、锡箔纸……家庭用品如各种瓷器、竹器、木器、金属器之类以及农家日常之用物,“形形,莫不应有尽有。”由于货物丰富且价格便宜,故乡民多趁此机会将年节用品购买齐备,以便届时应用。

定期交易集会的设立为在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乡村生活和常年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补充物资提供了方便,也促进了农村产品的商品化发展,给农民增加了收入,且集会时间较长,一般为三天,由于农民平日甚少出门,一旦逢上如此热闹之机会必不肯放过,是故集会之日,往往人山人海,彼此交接,互相娱乐,且“会中各种景物,各项活动,农民参与其间,无形有形,复可得到不少知识,故此集会亦具有一种社会教育力量。”

以《淮阳乡村风土记》中所载的经济集会为代表,通过对其探析,我们看到了在旧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天灾人祸频繁的背景下乡民们如何打理经济,互相帮助的生活境况。这些集会所发挥的功效不仅便利了农民的生活,而且从理论上讲,它更像是乡村的基层民间组织,是乡村社会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中以灶爷会、积金会为代表的储蓄型集会已蕴含了近代企业法人组织的运作思路,承担着类似于今日农村合作社与信用社的功能。以行孝会为代表的互助集会更是对当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养老问题的解决以及社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提供了借鉴。参考文献

[1]王鹤亭.近代淮阳乡村基层民间组织及嬗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4):7881.

[2]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3]吕利.清末民初民间经济集会的形态和功能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8,(4):14.教育与培训

上一篇: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网络环境中高职思政教学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