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时间:2022-08-16 12:14:14

事业单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摘要:事业单位具有特殊的工作性质,员工和领导的思想都对其工作效率以及发挥的作用具有严重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发达,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应墨守成规,而是应具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据此,结合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网络作用的发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40

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和服务体系组成中占据一席之地,事业单位是政府的下属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教育事业、文化发展和卫生等提供服务,事业单位参与实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与企业单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管理上和思想政治教育上,可借鉴企业单位的管理方法。

1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心理

通过多年的改革来看,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阻力。这与事业单位的制度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属于铁饭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受到员工的支持。在人事管理上,能力并不是评价员工的方法,这些都使员工存在抵触心理。事业单位在自身的管理体制上的漏洞还表现在其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不能及时解决管理中不合理的部分。官本位思想在事业单位中有着严重的影响。单位出台的一些政策、方案不能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给思政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1.2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难以发挥

事业单位是脑力劳动的集合地,其人员构成主要以科学文化行业为主,最鲜明的特征都是知识服务型。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多以知识型为主,这样虽然满足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但每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综合性人才,这种选拔方式实际上是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不受用,很多事业单位在工作中缺少实践性人才,造成工作中的尴尬,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人才的思想过于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直达其内心,与时俱进的思想无法体现。

2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发展与管理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企业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均依赖于网络。下面分析基于网络的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1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

事业单位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建立先进的网络聊天平台,对员工进行管理,并且与员工进行沟通。员工与管理者的沟通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沟通要及时,并且要注重沟通方式。网络平台上的探讨能够获得员工的支持这是由于员工在网络平台上更容易畅所欲言,从而发现传统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言论自由使员工更准确的表达自己,也是管理者找到问题解决的手段。

2.2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成为事业单位的阻碍,而是应该合理的应用。在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应更加多样化,由于事业单位的员工多属于高学历、高学识的人才,因此其学习能力也较高,采用网站的内容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让员工自主学习,能够使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正确的态度,并且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简单,内容枯燥,这是员工不愿意主动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重新管理,提高其关注度,增加访问量。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让员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针对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进行重新整理,使网站体现工作特点,吸引大量的人注意,完成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管理。事业单位不仅可以从网站上把握最新的思想政治动态,理论的先进化也要通过网络完成。文字、视频以及多种方式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的关键。开放政府针对个人的网站,对事业单位员工起到员工督促和监督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的教育网站缺乏统一的要求,单位对个人模式的网站实际作用发挥不大,在线讨论等多个和环节都迫于压力下均没有发挥作用。政府工作人员在进行网站宣传时,对于特色思想的传播不积极。对于企业发展的研究也较少。对员工出现问题的批评上也并不完善,因此针对现状,事业单位还要对网站进行下一步的改善,要树立特色,并且要真正做到自由,发挥其积极作用。

2.3利用网络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其效率。在事业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网络教育要明确目标。要了解员工的基本特点,对政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网络时代,还要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不拘一格,但其本质要明确。为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找到并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并且要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于这一新型载体的应用,如何能够改变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才是关键。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显得枯燥,因此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意,谢海蓉.网络人际互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视域――何以需要、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理论与改革,2011,(5).

[2]周冰.以人为本打造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新优势[J].时事报告,2014,(7).

基金项目: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2016年度专项调研课题(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编号:QSNYJ2016098。

上一篇:网络经济背景下PC网络及移动网络博弈分析 下一篇:让课程在爱与兴趣中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