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隽永韵无穷

时间:2022-10-22 06:20:31

「摹拟范本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摹拟价值

上述选段出自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字里行间流注着对父爱的歌颂和感恩。作者没有直接去唱父爱的赞歌,“父亲啊,你真细腻”“父亲啊,你真伟大”……诸如此类直抒胸臆的句子和词语一个也没有。他只是淡淡地叙述、描写,但读者读了以后,立刻就被他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要抒发感情,既可以敞开心胸,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唱”出来,甚至“吼”出来;也可以“不动声色”,在叙述、描写、议论中,间接地抒发。后一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含蓄隽永、耐人咀嚼的艺术效果。

「范本分析

节选的两段,第一段以叙述为主,第二段以描写为主。第一段是具体叙述,作者不避繁复,写父亲如何嘱咐茶房,如何踌躇不定,又如何决定自己走一趟。第二段先写父亲朴素的衣着以及臃肿的身材,含蓄地交代家道的中落;接下来连用三个动词“攀”“缩”“倾”,写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也含蓄地象征了他在困境中的挣扎。

对于父亲做的这一切,作者起先不能理解,觉得他“迂”;后来看到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他情感的闸门訇然洞开,于是“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摹拟要求

1.以颜展红为素材,写一段话。

2.不要出现直抒胸臆的句子,要以叙述、描写、议论的方式含蓄抒情。

注:颜展红,扬州市江都区农村商业银行临时工。十年来,他一人打三份工,靠着扛液化气罐攒下来的钱资助了几十名贫困学生。2012年当选为央视“温暖中国”年度人物。

「摹拟习作

片段一

由于资助对象增多,他一个人打了三份工。他捐出去的钱越来越多,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清苦。有人说他高尚,也有人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都这么穷了,还资助别人,神经病!”女儿也恨过,不解过,但现在,她终于理解了这个执拗的父亲。(滕志耀)

点评 这个片段,以叙述为主,写外人对颜展红的看法,写女儿的不解和怨恨,从侧面烘托了颜展红的高尚和“执拗”。但是,女儿思想的转变有些突兀,应把原因写出来。

片段二

夏天,天刚蒙蒙亮,我还在梦乡里,他却已经早早地起了床。简单地洗漱后,他又匆匆地吃了早饭,就骑着那辆三轮车送煤气去了。

他扛着几十斤重的煤气罐爬楼,爬了两层,脸就已经涨得通红,汗珠儿也出来了。到了第三层,他累得气喘吁吁,汗珠儿一片片地沁出,衬衫紧紧地贴在后背上。他歇了歇脚,望了望楼上,抹了抹头上的汗,心里暗自鼓劲:还有三层,可得一鼓作气爬上去啊。(颜华卿)

点评 这个片段,第一段叙述,第二段描写,表现了颜展红送煤气罐的辛劳。尤其第二段中对“汗珠儿”这一细节的刻画,写得很有层次感。这段文字,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颜展红的关心和敬佩。“心里暗自鼓劲”部分,如果能刻画得再细腻些,就更好了。

片段三

他将煤气罐搬下三轮车,然后腰向前弯,抱紧罐子,猛地一使劲,将煤气罐搭到肩上。

他开始爬楼了。背着沉重的煤气罐爬楼就像在爬山,每踏出一脚,都感觉无比沉重,好像有股力量在使劲把人往下拽。他的脸紧绷着,脸颊涨得通红,额头上沁出了密密的汗珠,冒着热气,粘在鬓角仅存的几绺头发上。他的衣服像在雨中洗过一般,湿漉漉的,衣角甚至滴下了汗珠。(夏 逸)

点评 这个片段同样写爬楼,但和片段二相比,就显得更加细腻。煤气罐上肩部分,几个动词的运用可圈可点;负重爬楼部分也描写得很到位。

片段四

过度的劳累使他头发脱落,长期的风吹雨淋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看上去像个大老粗;可他却有一颗细腻的心。他不像某些人捐助贫困学子只为扬名,总在有意无意间伤害了一颗颗年少敏感的心;他是用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无私、低调地帮助这些学生渡过难关。为了不让这些受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他甚至署名“充气人”。其实,他本身就需要别人的资助;可当他看到还有许多学生比自己生活得更困难,还是坚定了捐资助学的信念。(张士煜)

点评 这个片段,以议论为主。小作者从颜展红“大老粗”的外表下,读出了他那颗“细腻的心”;而我们也从小作者的文字里,读出了他对颜展红低调做好事的钦佩之情。

上一篇:守候世界上最漫长的实验 下一篇:沙和尚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