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论述

时间:2022-10-22 05:44:27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论述

前言:建筑工程中通过设置后浇带,不但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而且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一般变形缝漏水的现象。本文笔者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事业也在飞速发展。 后浇带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及机械设备的不断完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类型的不同,其特点及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为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必须加强后浇带施工的重视程度。

1.后浇带的类型

1.1 平直缝平直缝的设置可以便于安装、拆卸模板,主要适用于事故及厚度较薄的工程施工中。这种后浇带施工缝的缺点在于只有较短的渗水线路,对后浇带界面的结合质量不能做到有效保障。

1.2 阶梯缝阶梯缝具有支模便捷,便于折除,有较长的渗水线路等。混凝土结合面在施工过程中要垂直于水压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对界面结合的质量进行准确确定,同时增加其抗渗效果,在后期施工中,能为清理工作提供方便。

1.3 企口缝企口缝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结合面能够垂直于水压方向,界面结合效果十分明显及极大增强其抗渗性等。企口缝的缺点在于在进行后浇带形式支模施工时将会增加其施工难度,在浇注施工中不能对所有位置进行浇注作业,会形成死角,这样就不能有效达到施工所需的密实度,同时增加了模板拆除及清理过程的难度。 施工企业在成型后必须重视边角保护工作,如边角存在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施工后期接缝的质量。

2.后浇带设计注意事项

普通混凝土一般都会存在开裂问题 , 设置后浇缝的主要目的就是释放大部分约束应力,为抗衡剩余的应用,填缝时可以选用膨胀混凝土材料。后浇带的设置主要原因是对施工沉降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遵循设计图纸对建筑工程后浇带进行留设。每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外形等都不相同,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该项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后浇带的设置进行充分分析及探究,确保其位置与施工要求相符时,在进行施工作业。在设置后浇带时,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相邻后浇带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都会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之间的距离设为30 米到 40 米之间的高度,其宽度的设置则要对施工条件及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充分考虑、 分析, 要将其宽度定为 700 毫米到 1000 毫米之间。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不能出现断开现象。当梁、板跨度较小时,钢筋可一次配足;当梁、板具有较大跨度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要求,先将其断开焊接工作必须在混凝土补齐前进行。 在混凝土没有建筑之前后浇带施工中不能拆除部分模板及支柱,如将模板拆除就会出现变形现象。 要在结构受力小的地方进行施工后浇带的设置,通常都会设置在梁、板反弯点周围,这个地方具有较小弯矩及剪力;施工后浇带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梁、板的中间部位,这个地方虽然具有极大的弯矩可以剪力却极小。

3.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阶段,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的不断攀升,这给国家及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基于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及操作,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工作。 后浇带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不仅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周期。

3.1 后浇带模板施工要点

严格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外墙后浇带竖向位置进行防水预埋施工, 在竖向临时封堵施工中可以选用快易收口网进行有效处理,支护施工可以直接选用钢筋网片及钢筋;在进行内墙体竖向施工缝施工时,可对防水问题不进行考虑,在模板施工方式选择中一般建筑工程施工都会选择绑扎铅丝网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地下室外墙施工过程中必须将铁件预埋在墙体外侧。 外墙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要将预制板和外墙进行焊接,将预制板的厚度控制在 60 毫米左右,选用竹胶板钢管在其内侧进行临时支撑。在没有浇注墙体后浇带的混凝土前必须进行外墙防水施工和回填土施工。同时也可以在后浇带外侧进行一定厚度的砖墙设置,一般情况下都会将其厚度控制在 240 毫米,砖墙所选用的施工材料主要是 M5 水泥砂浆,待其具有一定强度时,就可以起到外防水的作用。

3.2 后浇带钢筋施工要点

当地下室底板及梁钢筋直径在 16 以上时, 其连接方式主要应用直螺纹施工,后浇带处不能出现接头现象,必须一次绑扎成形;不同规格的钢筋选用的连接方式也会不同, 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还有焊接、搭接等。 在钢筋断开施工过程中,主筋搭接长度必须比主筋直径多出45 倍以上,同时遵循施工需求进行钢筋数量的添加。

3.3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要点

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占有重要位置。 必须严格依照设计要求在浇注混凝土后浇带施工前将浇筑的整个平面进行有效处理,主要是把覆盖在表面的杂物等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施工表面的干净整洁性。同时凿毛两侧需要施工的混凝土,为确保其湿润度,可以选用冲水的方式进行适量地洒水作业。在施工表面彻底清理干净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涂抹水泥净浆及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在涂抹工作完成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当凿毛与浇注施工顺序出现错误时,将直接影响到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甚至导致裂缝、渗水问题的产生。在后浇带底板施工中,为降低外溢现象发生的机率,可以在后浇带两侧进行临时固定砖墙的增加设置, 必须严格控制砖墙的高度,与底板相比要多出一点,同时进行防水砂浆的涂抹工作。 为杜绝后浇带施工中有积水渗入,必须进行砂浆挡水带的设置,通常将其位置设置在后浇带两侧 50 厘米左右。

3.4 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位置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要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位置。在后浇带施工时,施工材料要尽量选择无收缩性的微膨胀混凝土,即在砂石、水泥混合的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膨胀添加剂,同时将建筑工程结构的裂缝和积水清理干净,确保后浇带施工结构的表面要有合适的湿润度。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后浇带施工的结构强度,在后浇带浇筑施工之前,先浇筑一层混凝土,注意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振捣施工。对于后浇带施工的位置,要尽量设置在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在建筑工程剪力墙施工时,要避免在建筑结构的中间位置进行后浇带施工,结合建筑模板和大梁的结构,选择最佳的施工位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整个房建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浇带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确保建筑物立面及结构的完整性,还能促使建筑工程整体性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丛钱.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2010(98):143.

[2]曾鹏飞.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J].科学导报,2011(87):229.

[3]郑永明.结合工程实例浅析建筑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08).

[4]袁泉.探讨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J].陕西建筑,2011(90):592.

上一篇:自锁式工具化脚手架施工技术标准探讨 下一篇: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