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低血糖脑病

时间:2022-10-22 05:35:16

重视低血糖脑病

【摘要】 目的 探讨低血糖症的相关因素和预后, 为低血糖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57例(95.0%)患者经治疗症状迅速缓解, 血糖很快恢复正常, 其中9例血糖波动(正常后又下降明显)2~3 d, 均为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所致, 继续治疗后均痊愈出院。2例(3.33%)偏瘫伴言语不清6 h起病者, 入科时血糖1.8 mmol/L, 积极治疗2周, 遗留轻度偏瘫, 生活能自理。1例(1.7%)昏迷8 h患者, 入科时血糖1.2 mmol/L, 但治疗2周, 始终昏迷, 四肢仅在疼痛刺激时有1~2级肌力。结论 应高度重视低血糖的危害性,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强化血糖监测, 预防低血糖发生。

【关键词】 低血糖症;预后;糖尿病;预防

低血糖症是指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血糖过低的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可因病因、年龄、血糖下降速度和程度、低血糖持续时间等而不同。临床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出汗、心悸、皮肤苍白等)为主要表现, 易被人们认识。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主要表现为脑功能障碍, 极易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本文对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

收治的60例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18~86岁, 平均年龄68.9岁, 病程0.5~8.0 h, 均符合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史者53例, 均为2型糖尿病, 均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23例, 有脑血管病史者33例, 合并肾损害者5例;无糖尿病史者7例。

1. 2 发病诱因 有糖尿病史的53例患者中, 47例因发热、呕吐、腹泻等原因进食少, 而降糖药未及时减量;另6例自觉不适, 未查血糖而自行将降糖药加量。无糖尿病史的7例患者中, 误服家属降糖药物者2例;大量饮酒后进食少者2例;无任何病史但因食欲差而进食少者2例, 无任何病史且正常进食者1例。

1. 3 临床表现 发现意识丧失48例, 神情淡漠、反应迟钝4例, 突发性偏瘫伴言语不清2例, 烦躁、胡言乱语2例, 兴奋、语言多2例, 意识清但不语不动1例, 肢体局灶性抽搐1例。

1. 4 血糖水平 患者均在入科后用快速血糖仪急查末梢血糖, 血糖均< 2.8 mmol/L, 其中0.67~1.00 mmol/L 9例, 1.0~2.0 mmol/L

21例, 2.0~2.8 mmol/L 30例, 平均血糖1.6 mmol/L。

1. 5 辅助检查 患者均做头颅CT检查, 7例无异常, 29例腔隙性梗死, 24例陈旧性软化灶。同时检测血电解质、血气、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

1. 6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一经确诊, 立即给予25%~50%高渗葡萄糖40~60 ml静脉注射, 继之5%~10%的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动态监测末梢血糖3~5 d, 维持血糖水平在6.0~10.0 mmol/L。同时予吸氧、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及对症治疗等。

2 结果

60例患者中57例(95.0%)患者经治疗症状迅速缓解, 血糖很快恢复正常, 其中9例血糖波动(正常后又下降明显)2~3 d,

均为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所致, 继续治疗, 均痊愈出院。2例(3.33%)偏瘫伴言语不清6 h起病者, 入科时血糖1.8 mmol/L, 积极治疗2周, 遗留轻度偏瘫, 生活能自理。1例(1.7%)昏迷8 h患者, 入科时血糖1.2 mmol/L, 但治疗2周始终昏迷, 四肢仅在疼痛刺激时有1~2级肌力。

3 讨论

一般以血浆葡萄糖

本文60例低血糖症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8.9岁, 提示老年人为高危人群;且53例(88.3%)为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用量不适引起, 为主要原因。分析因为糖尿病多见于老年人, 但老年人饮食及活动不规律, 认知功能下降、易用错剂量;且肝肾功能减退, 药物清除减慢, 尤其中长效降糖药, 易在体内蓄积。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病率2010年已达9.7%, 2013年高达11.6%[1]), 药物相关性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控制糖尿病心血管危险行动(ACCORD)研究提到, 需要药物救治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高达10.5%[3, 8-10], 已成临床常见急症之一。

规范合理的控制血糖可最大程度减少低血糖脑病的发生:①应严格按糖尿病标准诊断, 并注意排除^发性血糖升高, 要先饮食控制, 配合运动锻炼。②药物初始治疗应从小剂量起, 逐步控制血糖。③选药时, 老年人若需使用磺脲类, 首选短效制剂, 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长效胰岛素。④降糖应个体化, 要合理控制, 适度达标[11, 12]。70岁以上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8 mmol/L, 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控制目标可进一步放宽。且因老年患者易在夜间发生低血糖, 对晚餐后血糖尤其不宜控制得过低[13-15]。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并定期随访, 监测血糖、肝肾功能等。一定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因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数年血糖达标带来的益处, 甚至可能成为致命因素[5, 16]。

总之, 低血糖症病因不尽相同,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却是内科急症, 易误诊而造成严重后果, 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 将末梢血糖检测作为急救常规措施。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57.

[2] 王维治. 神经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72.

[3] 杨丽娟, 齐晓涟. 警惕低血糖脑病的发生. 中南药学, 2013, 11(2):154.

[4] 黄霞.低血糖脑病50例临床分析.淮海医药, 2013, 31(5):217.

[5] 郭立新. 不容忽视的特殊人群糖尿病诊治原则与经验―老年糖尿病降糖药物选择及安全性评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4):243-245.

[6] 杨中华, 赵性泉, 王春雪. 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 北京医学, 2006, 28(4):199-201.

[7] 袁久会. 低血糖脑病40例临床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2(45): 49-50.

[8] 许南燕, 陈伟奇.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脑病20例临床分析. 海南医学, 2008, 19(3):49-51.

[9] 卢运康. 低血糖脑病21例临床分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4, 26(2):196.

[10] 孟晓萍. 成人低血糖脑病24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5):607-608.

[11] 王祖峰, 娄勇, 罗晓菊. 老年低血糖性脑病26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23):60-61.

[12] 樊瑞敏, 何N, 赵春水, 等. 影响低血糖脑病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8):57-58.

[13] 梁小裕, 陈霄峰, 黄美君, 等. 低血糖脑病12例临床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09, 21(4):399-400.

[14] 解伟荣. 低血糖脑病36例临床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8):1139-1140.

[15] 谢峰, 应仲良. 低血糖性脑病78例临床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2):246-247.

[16] 赵凡, 张忠延, 蔡新阳. 低血糖脑病30例临床分析.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 10(5):392.

[收稿日期:2017-02-17]

上一篇: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盐酸氨溴索治疗7... 下一篇:为自己定位,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