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居住社区植物造景

时间:2022-10-22 05:10:16

【榆林市】居住社区植物造景

摘 要: 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居民的生活质量好与坏与居住区有直接关系。本文通过对榆林市园林绿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 植物造景 园林规划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04-01

“居住区应具有环境条件优越,有一定建筑密度和绿化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越来越追求舒适、优美、绿化面积广、空气清晰、健康的居住环境。而绿化植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日晒,降低风速,也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小区内容,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绿地还能起到防火抗灾的作用。?榆林市根据《城市绿化条例》、陕西省《陕西省实施,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发展城市绿化事业,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是个值得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榆林市】居住社区植物造景现状

经济快速发展的榆林,市容市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追求城市园林建设更加和谐突出绿色,尽最大可能努力实现“两季有花、三季有色、四季常青”的目标,榆林市位于陕西最北部,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因此气候恶劣,立地条件差,适应于园林绿化的植物偏少,植物造景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随着各学科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加之,不愿再将大笔金钱浪费在养护管理这些整形的植物景观上,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于是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美的植物造景已成为新的潮流,榆林市城市绿地中应用的植物大致分为乡土植物与新优植物,调查结果显示,榆林市园林绿地中有乔木72种(常绿和落叶乔木比例11:63)灌木56(常绿和落叶灌木比例为11:45)草坪等地被植物约30种,水生植物3种,藤木植物4种,一年生草本13种,共使用了约178种植物,植物种类较丰富,主要的骨干树种有油松、樟子松、垂柳、国槐、河北杨等。新优植物在乡土植物的基础上有大量应用,相对而言,道路绿化因条件的特殊性,植物种类较少,但在垂直绿化方面有了突破,公共绿地的植物种类最丰富。

二、【榆林市】居住社区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1.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

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小到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忽略生态效应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应该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建成,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居住区绿化在强调平面布局的同时,还要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在总体布局中应该与整个大范围的空间环境取得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平衡特征。

3.居住区植物造景缺少特色

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时存在跟风现象,不注重植物造景的特色。90年代大连市大量以草坪进行植物造景,然后全国范围内掀起草坪植物造景风。后来,发现大量草坪养护困难并且生态效益不理想,有人开始以大量使用模纹色块来植物造景,结果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模纹风,导致一时全国范围内模纹色块植物的短缺。随着生态景观提出,又出现了密林热、疏林热,植物造景缺少特色。

三、【榆林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生态景观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区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它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而对于城市来说,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包含了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等等。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就是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下,尊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城市生态系统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准则来发展园林。

3.整体和谐、自然优先的原则

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区特色的最基本的体现。注重绿化景观与城市建设整体协调,注重绿化景观与城市基调协调,注重绿化景观与城市环境整体环境协调。从榆林市城市发展现状入手,着眼与榆林市独特丰富的地理文化底蕴、具有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和具有繁荣文化特色的生态型城市。在绿化建设中要从总体保持城市原始风貌和自然情趣,把这些作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和前提。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即人性化的环境景观设计,这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

四、【榆林市】居住区植物造景的措施

1.利用和保护好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

在城郊建立防护林带,可消减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同时可调节气候。还有利于城郊环境的保护,对城市边缘整体生态环境状况会有改善。在把城市周边的山岭以及河流湖泊周围加以绿化和美化,植树种草,整治水体,营造青山碧水的风景区。有条件时还可以建立城市自然保护区,使之和城市组成统一的生态系统。

2.保护好珍贵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

榆林市有着上千年的文明历史,拥有丰富草原文化的底蕴的塞外古城,通过精细的保护和挖掘,营造出具有特色的塞外园林景观,将建成具有沙漠文化特色的生态塞外名城。走出现代化城市以“烟囱林立”、“高楼林立”为标准的误区,更多地强调以生态环境作为指标。在城市建设中应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数量,降低建筑物的密度,保证道路的宽敞和绿荫化,将乔、灌、草科学合理的搭配,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和排水条件。

3.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合理布局城市绿地

按国家标准,应在500m的距离内有休闲绿地供居民使用。居住区应把灌、藤、草、地被结合,在绿地建设时适当在种些大树,要做到取之有道、移之有法,尽量利用旧城改造、村庄搬迁、水库淹没区、土地整理时需要搬迁的大树,严禁盗移古树名木,掠夺性移植生态公益中的大树。

4.大力建设生态住宅小区

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规划好居民区的绿地建设,新建一班住宅小区绿地比例不应低于35%以上,使居民走出家门就进入花园,生活在一个空气新鲜、整洁优雅的环境之中。生态小区的建设,一方面靠政府,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是所有的单位、小区、居民、街道都做到“见缝插绿”,争创园林达标居住区、园林式居住区。

5.构建城乡融合的城乡生态网络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不能只顾及城市内部,对于其辐射的城边林、清洁水体、开敞空间也属于城市生态建设的范涛。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不仅包括城市公园绿地,还包括城市周边地区的城边林,各种形式的农田防护林等所辐射的地带。这样形成的一种网状空间布局不仅保护了城郊的农田,也使城市绿地与农业(包括林、牧、渔)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构筑城乡融合的多层次、多效益绿地,优化了城市大环境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结束语

人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后所作出的新的生存发展模式的抉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园林生态城市是生态、社会和经济全面持续发展的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终模式,充分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把握住这些原则,通过园林绿化建设使榆林市突破这个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初期意义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社,2001.

[2]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杨俊平.景观生态绿化工程设计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二室.环境污染与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6]黄晓鸾.居住区环境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上一篇:基于大秦线10kV电力线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故... 下一篇:县级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