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探究

时间:2022-10-22 05:09:20

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探究

摘 要:侦查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性环节,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我国侦查机关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约束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在我国建立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以促使侦查行为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DF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83-01

一、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是指侦查机关开展刑事侦查工作时,如果侵犯了被侦查人员或者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侵权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讼并请求获得救济的一种司法制度。其包括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属于司法救济制度;二是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属于司法审查制度;三是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具有限制侦查权,保障人权的双重功能。

二、我国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的现状

(一)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的现实窘境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侦查机关一直主导着侦查程序,使得侦查权的行使很少受到限制,“超期羁押”、“非法取证”、“滥用强制措施”等现象大量存在。究其原因,这是由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检法三机关相互关系及制度设计上存在着严重缺陷。

(二)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现实窘境的原因

学者尹丽华指出,我国刑诉法的立法定位充分体现了国家本位主义思想,缺少对国家权力的制约。笔者认为,其观点道出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之所以存在缺陷的根本原因:

国家本位主义思想挥之不去,使得法律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上,必以国家利益为本,从而一定程度上侵害了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具体表现为:1、权力与权利的分配处于失衡状态,国家权力大于个人权利;2、诉讼价值的选择处于失衡状态,过于追求实体公正,忽视了程序公正;3、司法功能处于失衡状态,过于注重对犯罪的控制和打击,忽视了对人权的保障;4、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处于失衡状态,过于强调刑事诉讼法的工具价值,忽视了程序本身的价值。

三、我国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的构建

(一)确立及时诉讼权

要想建立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就必须赋予刑事被追诉人和相关当事人享有及时诉讼权。及时诉讼权主要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具有程序启动的功能。只要刑事被追诉人和相关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侦查行为的不法侵害从而诉诸法院后,就启动了相应诉讼程序;二是司法权制约功能。该功能可以表述为“不告不理,告则必理”。“不告不理”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只有在公民提出了诉讼请求后才能启动程序并作出裁判。“告则必理”是指,司法机关对公民提出的诉讼请求和司法权使用要求,都必须作出应对,逐一解决。三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功能。只要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侦查行为的不法侵害,就可以随时行使诉讼权,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确立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

一是赋予律师讯问时的在场权。对于不熟悉法律的刑事被追诉人,在受到侦查人员的讯问时,其权利非常容易受到侵害。如果允许律师在场的话,就可以有效防止侦查人员以不合法的手段获取供述,从而保证刑事被追诉人供述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有效的维护刑事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使侦查行为可诉性制度得以正常运行。

二是赋予律师享有一定的侦查权。为了真正实现法庭审判的实质性对抗,可以赋予律师一定的侦查权。但是,这种侦查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必须严格限制,可以包括询问有关证人、收集一些证据资料、申请鉴定、勘验现场等,勘验现场必须在侦查机关勘验后才能进行。

(三)确定诉权主体与裁判权主体

在有权提讼的主体上,笔者认为有权提讼的原告应该为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同时严重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单位或个人。

在裁判权行使主体上,根据我国现行体制,笔者认为行使裁判权的主体依然应当是法院,但是必须在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法庭和法官,并对法官作出严格选拔,只有符合相应条件的人员才能担任专门法官。

(四)确定举证责任承担与判定标准

关于举证责任的承担,笔者认为,可以参照行政诉讼法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由侦查机关对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承担举证责任。因为,根据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侦查机关实施侦查行为,必须建立在合理怀疑和事实的基础上,必须要符合程序上的合法和必要性。另外,侦查机关与被侦查对象不平等的地位也决定了由侦查机关承担举证责任更为合理。

就法院的判定而言,法院只审查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对侦查行为的合理性不予审查。一是程序方面,主要是看侦查行为的步骤、时间、方式等相关问题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二是实体方面,主要是看侦查机关对侦查对象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其中包括强制措施的类型、条件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等。

参考文献:

[1]王天林. 论侦查行为的可诉性[J].政法论坛,2013(4).

上一篇:浅析审计的风险和规避方法 下一篇:浅谈卡通广告的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