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之我见

时间:2022-10-22 04:48:24

理想课堂之我见

有人问:课堂是什么?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要注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那理想的课堂应是什么样的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就是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课堂就是应具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灵活的教学环节。教师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是课程实验的形象大使。那么,我们应怎样去追求这种境界?

一、教师要转换角色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或一种激励。教师更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照顾差异,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既有认知交流,更有情感交流,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教学风格具有独创性、稳定性、丰富性、发展性等主要特征,其中独创性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特征,是教学个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教学风格是否形成的首要标志。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大家都知道,在教学改革洪流中涌现了一批批教学风格流派,像“随文识字”创导者斯霞,“愉快教学法”的创导者袁容,“情境教学法”的开拓者李吉林,“情感激励法”的杰出代表于漪,“三主四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和自读―教读―练习读―复读)的首创者钱梦龙,“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创始人魏书生等,他们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了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赢得情感、以思想影响思想、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效果,课堂里都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歌律。笔者由此感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这个学习场所,“你激励我、我激励你”,像星光彼此照耀。师与生心的和谐、思维的碰撞、实践的协作,教师和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要体现十二个字:放飞激情,张扬个性,展示魅力。

三、教学设计要新颖

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也恰似一幅蕴含师生人文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因此教师要将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变为现实,就必须拿出优秀的教学设计。那么,怎样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一要体现“一种革新”,要改变过去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只备“死课”不备“活课”的现状;要冲破传统教案,凸显个人特色。二要体现“三种价值”,即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创造价值。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应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合作探究式”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设计。

四、要让教学成为艺术

教学艺术是为了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而采取的符合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魅力性等手段、方式、方法的巧妙、完美的综合。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怎样去追求和体现教学艺术的价值?笔者认为要实现“六变”: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变“教师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师”,五变“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六变“单科教学”为“多科整合”。

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象,有时还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会成为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总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