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作业博客”中寻找动力源

时间:2022-10-22 04:41:46

在科学“作业博客”中寻找动力源

进入初一,学生普遍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思维向着抽象发展,学生学习科学渐渐产生了一种厌倦,作业也不愿意做,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动力源不足,没有持久的兴趣。而我们观察到,学生对于网络博客很感兴趣,因此,我们不妨借鉴“网络博客”,开通一个“作业博客”。这就需要学生对科学课堂及其他科学活动的学习情况真实的思考,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思路或新感受。它是一个师生互动、交流、发表意见、课堂教学延伸的平台。所以,我们提出的“作业博客”是以作业本为载体,类似日记又不同于日记,也不同于“博客”,它可以记录课堂上不懂的内容、心理纠结变化并想寻求帮助及得到肯定的过程,当然,也可在此发表自己创新的小制作,小实验的图片,供师生参考、评鉴。因此,科学“作业博客”有着独特的功能,值得让学生去写,去思考,去体验。

一、因“芳名”而显情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一旦对自己的“作业博客”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创作、去探索、去感受,我们必须重视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不妨在学生的“作业博客”的名字上做文章。我们知道,在QQ、博客中,学生都喜欢给自己起个有个性的名字,他们再进入空间,以一种全新的身份书写自己的体会。我们也可以借鉴网络上的这种做法,让学生给自己的“作业博客”也起个好名,诸如狗尾巴草、爱因斯坦、daydayup、$$$@$$$、致敬欧姆、魔力秀空间等,打开这些学生的“作业博客”,难道不是一种新的享受吗?当学生面对自己真实的“作业博客”,兴趣一定会油然而生。

二、因互动而显活力

在“作业博客”中,教师把一个本节课的有疑问的问题留给学生,引起大家的思考,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作业博客”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采用层层递进的解疑方式,和学生一起来解决这个疑问,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研究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不但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对科学教学的调控能力。这样既解决了难题,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

如,学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我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疑问提在“作业博客”上,一个名叫“牛顿乐园”的学生问:在做凸透镜成像时,同样的物距和焦距,总得出不同的像距,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蜡烛很粗,它前后每个部分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导致对应成像的位置也不同,造成光屏在一定的范围内都能承接到比较清晰的像。有个名叫“支点人生”的还设计了新方案:选用较细的蜡烛进行实验,发现像距误差有所减小,但依然明显,又有学生经过寻找比较发现手电筒上的LED的发光面比较薄,接面发光体,于是,我建议同学们采用LED完成实验,并发动10位视力不同的学生实验,集中并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如下:

1.用LED代替蜡烛使像距的误差明显减小。

2.利用LED代替蜡烛对提高患近视眼同学实验的准确性优于正常视力的同学。

我在他们的“作业博客”中都留言,还肯定了他们的做法。不难看出,“作业博客”的优势能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还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因质疑而有发现

“不会质疑就没有新发现”。有了质疑,才有了牛顿第一定律;有了质疑,才有了电磁波的发现;有了质疑,才有了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可见,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让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但是观察我们目前的学生状态,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大多不愿意直接问老师,并不是他们没有问题,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作业博客”中学会提问,敢于质疑。

有个名叫“致敬欧姆”的学生写道:“今天早晨起床,外边很热,都受不了了,我打开空调,一会儿我发现在玻璃的外表面上有小水珠出现,我感到纳闷:记得老师说过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不是老师讲错了?”我在他的“作业博客”后表扬了这位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所学的内容,同时,我又把他的疑问带到课堂中让大家来更正,这样,不仅没有打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质疑空间。

四、因评价而显关怀

夸美纽斯说过:“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不能以分去取人,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挖掘他们的潜力,从学生身上去寻找发光点,切实帮助他们成长。”我们要利用“作业博客”,做好他评和自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习内容交叉使用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如,一个学生写道:“科学中的食物链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原来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食物链就会被打破,我们的生态系统也就被破坏了。但是,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残忍破坏者,看看我们沿海地区近几年由于过度的捕鱼,近海的鱼几乎没有,我在网上也注意到我国的渔民经常越界捕鱼,以至于渔民被韩国、菲律宾等国家抓住。实际大家很明白,就是由于过度的捕鱼,导致我们的沿海无鱼,以至于我们所在的食物链被破坏。试想,如果这样下去,遭殃的还是人类。请救救我们的鱼儿。”我在他的“作业博客”中写道:你注意发现生活的实际问题,难能可贵,希望你广为宣传,让人们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严重性。

当然,有了全新的“作业博客”,我们不应该忘记给学生提供一个“晒”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博客”挂在班级的墙壁上,供全体学生驻足观看。

1.晒晒自己的“博客”。给学生一面墙壁,然后悬挂“作业博客”,让学生翻看博客,互相分享,互相交流。或交流体会,或交流课堂中的问题,或关注教师的评价。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这应该是我们创建“作业博客”的一个初衷。

2.给学生延伸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作为课堂交流的延伸,课外交互学习的自由度更大,时间更充分,范围也更广。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课后题:查资料,列举古今中外由于雷击而造成人身伤害和其他损失的几条原则,写成短文,和同学交流。同学们纷纷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在“作业博客”上纷纷贴上自己的小短文,同学们争相观看,并交流自己写时的心情,觉得很有成就感。又如,在学习电压后,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出了“自制水果电池”并记录了实验的过程。第二天,我请这位同学到讲台前展示,没想到,学生还说出了水果电压的高低取决于插入的深度、距离、水果的种类等,看来,学生的确有了自己的新体会。

总之,开通学生的“科学”作业博客,就是开通了学生兴趣的“后花园”,因为这是学生放松、整理、获得灵感的好去处,当然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最好平台,通过它教师可以最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最新情况,和学生的心贴在一起,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引领我们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作者单位:浙江天台县平桥镇中学)

上一篇:爱心呵护单亲孩子 下一篇:开发校本课程 培育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