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马要跑到最后

时间:2022-10-22 03:48:59

不攀比第一份薪水

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而这在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场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能跑过终点。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职业生涯就像是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进入社会,大多数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20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一些,30多岁成了经理,也终于赢得了初赛。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了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一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还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依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会骄傲自满起来,自认为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也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肚量,更没有清晰而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但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像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可能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或者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元乃至几亿元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猜测而已。这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出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而等着别人被他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不攀比最牛的人

请先忘记一切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人都是要面子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里工作,这是你想要的吗?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吗?一份别人会羡慕的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吗?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人总想到那个最好的,可什么才是最好的?你觉得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它是最好的?即使它对于别人来说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都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重你得不到的东西,而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入对行

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职业的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而不是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但到另外一个行业,却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公司后却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会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说实话,我自己也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如何快乐地工作,而不是如何发大财。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大多数人都去炒股,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越是大家热情高涨的时候,离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数人不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而房价涨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成功、都发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

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做对事,不要让自己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人还是要看长远一点。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

跟对人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在于以下3点: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他手下却是一群庸才或者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好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一点其实在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如果一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好领导要敢于承担责任。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扛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领导,因为,你见到的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领导。因为他坐在领导的位置上,所以他的话好像就比较有道理。这是传统的官本位观念的误区。相对来说,这样的领导其实不难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在工作中要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不要和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帮不上你,而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摘自《发现》)

上一篇:营销的土匪逻辑 下一篇:不堪回首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