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时间:2022-10-22 03:18:02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编号:H3(2013)9-02-02

小学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开放的、合理的跨文化认知与理解观念。要实现这个任务,仅一味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突出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工具的性质。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在教学中仔细钻研,精心设计,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活用教材,树立文化意识

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意识资源的核心。小学英语教材不仅包括语言、饮食、地理、名胜古迹等知识文化类内容,还包括请求、建议、劝告、同意、反对、介绍、问候、道别、打电话、道歉、祝愿、提供帮助与回答等交际文化类内容。同时,教材还针对相应的知识,辅之以相应的图片、歌曲、韵律诗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运用文化知识,树立文化意识。如教“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礼物后一般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般不推辞,先是表示感谢,而后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

二、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将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英语课本中大多是一些简单的语句和日常的对话,这些内容中有着很浓的文化色彩,教学中应该利用好这些内容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比如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们有着非常不同的年龄观,老师在教授“How old are you?”时,就应该适时地告诉学生,我们对于年龄问题没有太多忌讳,而在和英语国家的人们交谈时,应尽量避免问他们的年龄,他们对年龄很敏感也很忌讳。如果有人不小心问及了他们的年龄,他们也通常只会婉转地告诉你“Sorry,it’s a secret.”而避开你的问题。“收入”、“去向”和“婚姻状况”等问题也是他们不愿随便被问及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不宜当成话题来谈论。使用中英两种不同语言的人们在受到赞美时的答语也不相同,比如“You are pretty”,我们通常用“哪里哪里,你过奖了”等否定词语来表示“谦虚”;而英语国家的人通常用“Thank you”来表示观点的认同,还会用“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来表达自己的兴奋和高兴。让学生适时了解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对文化的敏感度。

三、通过词汇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

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环节有效地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比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词汇时,老师可以把颜色词和英美人的姓联系起来教学,如“white”,表示“白色”,大写时则表示姓氏(怀特),“green”表示“绿色”,大写时则表示姓氏(格林)等等。还有词语的搭配,也有着文化的差异。

四、比较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新单词的授课时尤其可以使用该方法。如在教“I am young,you are old.”时,教师可以对“old”一词进行解释,汉语中的“老”表示了经验、学识、成熟、可靠等。但在英语国家,“old”是忌讳的词语,它意味着思想僵化、知识老化、迟钝、不中用。在教“He is my uncle and she is myaunt.”时,教师也可以针对中西方不同的亲属称谓做补充,以同辈举例:中国人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而这些称谓的差别在英语文化中并不重要,英语中是笼统用cousin表示,因此学生要特别注意。当教材中出现“I have an apple,it’s red.”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在汉语中代表一种意义,在英语中却表示另一种涵义,甚至对“颜色”的涵义理解恰恰相反。教师在讲解这些词汇的过程中,不能只讲解这些词的字面意思,要详细讲解这些词的文化含义及其与汉语的异同,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词汇的意思,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册亨县丫他镇中心小学552200)

上一篇:浅谈政治课堂教学的幽默 下一篇:做一个幸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