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教学中的主体教育

时间:2022-10-22 02:33:11

谈物理教学中的主体教育

主体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承认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适应这个社会需要的四有新人。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越来越显示它的弊端性,学生的奴役性、被学习性、被教育性在传统的教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原有的模式越来越来羁绊学生的发展。原有的模式必须改变,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知识与规范的内化。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训练抽象思维

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指导的意思是点拨,关键是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角,要充分发挥主角的作用,他是如何理解题意,应该怎样理解题意,又是怎样去做的,老师不得剥夺他作为学生思考的横向空间与纵向空间。积极发挥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发散思维,老师在适时适量的点评,优点加以鼓励,缺点加以指点。老师在这个时刻千万不要吝惜自己对学生的夸奖之言。因此,在教学课堂中,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要关注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说一个这样的话题,学生对物理没有我们想象的兴趣,造成这样的原因我觉得有这样两个,一是:物理这一学科的难度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初中的物理多是死记硬背的公式,稍一理解就能达到他们需要的目的。可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是对物理知识点系统化和调理化,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会在这种时候理解不了,也消化不了。以受力分析为例,受力分析是我们高中一个贯穿三年的知识产链,当然它的难度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同学可想而知,如:受力分析在高一课本中较常见,但对于中下等同学来说,这个题可是一个难度相当。我们经常这样给学生讲受力分析要有一个过程,先是重力、再是弹力、然后是摩擦力,最后是其它力。重力学生们都会,关键是弹力学生们出错的机会就多了,弹力的方向是与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这一句话学生都要理解好长一段时间。在这个非实验的知识点中,怎样做到学生的主体参与,老师先不把知识点的要素告诉学生,任学生自由发挥,按自己理解的思路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结合学生画受力分析图的错误要害,师生再共同探讨,共同总结画受力分析的要素。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先画哪些力,后画哪些力。怎样画才能正确无误的把受力分析图画得完整。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把受力分析有效地结合在计算题中。

学生在这种充分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正如人们所说是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指导

一个班中的学生,都各有所异,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要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因此,主体教育提出没有差生而只有差异的学生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这句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可要考验老师的耐心与毅力了。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指明灯,是实践的铺路石。

在教学中,我针对我班的学习成绩差别大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基础好的、天赋高的学生,让他们适当超越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引导他们接触物理较前沿的问题。比如天体方面的。而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布置难度较低的作业,回答较易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融洽师生的感情,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践中,我还将全班学生的物理成绩分成两个层次,然后编成小组,由成绩好的去带动成绩差点的,做到一对一,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锻炼了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还加强了班集体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对个人的语言表达,知识串通,又提高了一层。虽说刚开始学生们觉得又浪费时间,缩短了自己的学习空间,有的不情愿。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应有的好处,他们对这样的编排由刚开始的不满意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再到后来的大力支持。成绩差点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慢慢的体会到了物理的思维方法,提高了能力。成绩好点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各种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创设成功学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

1.创设激励性的教育评价。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语言,当学生得到他需要的效果时,我们要给予肯定。鼓励他再接再励。当学生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时,我们仍给予鼓励性的语言,鼓励他加油,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他,都在鼓励着他,都在支持着他。当然对于不同的性格学生,我们也要施以不同的激励语言,适当的针扎的刺激不一定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学生是新时代的栋梁,时代需要他们坚强和毅力,适时适量的刺激有助于走向社会的锻炼。

2.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科普类的、科幻类的,使他们从中受到教益和启发,树立起成功的信心,用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受的物理科学的奥秘而为之探索。

当然,主体教育不是“学生中心”,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识、情感方面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来,在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主动发展,达到主体性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中学英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下一篇:信息技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