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声乐学习中的情感培养

时间:2022-10-22 02:01:35

试论声乐学习中的情感培养

摘要: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是将作品的内涵呈现给人们。然而目前的声乐教学中,过于倾向于对声音技巧的训练,轻视了对于情感的把握与培养,从而造成了演唱时缺乏感染力的现象,难以很好的诠释出作品所抒发的感情。所以,情感的培养在声乐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声乐;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5-96-2

声乐,是歌唱的艺术,是一种把音乐通过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表演艺术。作为音乐本身来讲它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擅长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歌唱艺术则是由歌词及音乐内容相结合起来,由歌唱家通过自己的处理进行二度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众所周知,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最能够抒发我们内心的喜怒哀乐,情感的表达也是音乐最重要的内容。而在音乐艺术这个大环境下,情感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乐艺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表演的艺术。我们可以最直观的把声乐表演理解为“声音”和“表演”,往往大多数人把重心放在了追求一种声音的质量,而忽视了对于音乐情感的表现。这就造成了这种现象:很多时候声音没问题了,但演唱的时候太苍白,没有感染力,无法与听众达到共鸣。这就是在声乐表演中缺乏情感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说声乐艺术中浸润着情感的元素呢?声乐艺术离不开情感,情感的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们演唱一首作品的时候,情感的投入比音色的纯美更重要,纵有好的音色,但不能抒发歌曲的情感,就不能达到歌曲所要表达出的内涵,也就失去了演唱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平时的声乐学习过程中,科学的发声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基础,而情感的注入则是精髓所在,只有打动了自己,才有可能会打动别人,使听众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进而体验到所表达出的情感。总的来说,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的最终目的。

一、如何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因素呢?

首先,理解歌曲背景。当我们拿到一部声乐作品时,首先应该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以及所处年代的历史事件等一系列的社会大环境。以了止作词、桑桐作曲的《天下黄河十八弯》为例,这首艺术歌曲被誉为是中国版的《伏尔加河船夫曲》,作品寓意着劳苦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演唱这首作品时,不单单要把字面意思唱出来,更要深层次的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将自己设身处地的融入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样才能适当的把握作曲家的情绪,才能更好更贴切的表现出歌曲带给人们的感觉。当然对于国外歌剧的咏叹调也是如此,首先要对歌剧的作曲家的生平以及所处年代做个了解,然后对创作这部歌剧当时的时代背景做大致的了解,对于歌剧内部各人物的形象塑造,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这样,在演唱时,才能控制内心的情感来表现出作品所要展现出的内涵。

其次,语言的表达与吐字准确清晰。声乐是语言与音乐相互融合的艺术,学习声乐,就是借助语言将音乐进行艺术化,借助语言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情感更加确切的加以说明,更直接的让听者感受到音乐的中心思想。由此可见,学习声乐并不是单纯地掌握声音的技巧,同时还需要把握语言的规律。歌唱中,准确的咬字和吐字是表达语句和思想的关键,在声乐演唱中,很多人只注重了歌唱的技巧及追求声音的质量,却忽略了咬字和吐字,导致演唱时语言不能够清楚的表达,使得观众“听不懂”。为此,清晰的咬字与吐字训练对于歌唱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演唱的作品分为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中国作品很多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带有不同的方言,这样就更要注重咬字和吐字时的准确性。而外国作品因为不是母语,发音上势必会有所困难,这样就更加需要演唱者静心的查阅单词的意思、音标发音、重音等等。所以,在平时的歌唱中,不单单要把握歌词的意思,更要重视语言的语感、重音、语气、双辅音等发音的准确性。

再次,在识谱视唱时熟悉旋律。当演唱者拿到一首作品时,应该熟悉谱面,通读歌词,识谱视唱,把旋律唱出来,同时将歌词带入旋律中唱谱,并选择一些歌唱家的音频资料来试听,感受歌唱家对于歌曲的把握。当下很多演唱者在拿到一部新的声乐作品时,往往先听一些音像资料,来临摹跟唱,这样虽然能勉强的把歌曲学会,唱出来,但演唱的质量就不敢恭维了。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在没有仔细的掌握谱面细节包括节奏、强弱、速度、内容等情况下,盲目的跟唱必然是粗糙的,不细腻的。所以,最好是自己认真的对着钢琴识谱视唱,熟悉旋律,做好细节的情况下,再去聆听一些歌唱家的音像资料。这样可以学习歌唱家的处理经验,同时也能使自己的歌唱臻于完美。

二、那么如何在声乐学习中培养情感呢?

首先,教师在情感培养中起到主导性。“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用积极的情绪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处在兴奋。良好的氛围里。在声乐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的局限于对于声音质量的追求,而忽视对于情感的培养,声乐课绝不是简单的声音技能训练,而是要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培养。要打破以往只重视对于“声”的培养,同时要以“情”来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任何只注重“声”或“情”的培养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声乐教学的核心。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并保持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情感成为声乐学习的强大动力。

其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作用于情感领域的教育活动,它能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欣赏、演唱等过程中沟通审美情感,感染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声乐作为一门对审美有高要求的艺术决定着声乐学习者也必须对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声乐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情感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感知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之美、旋律之美、语言之美、思想之美等来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从中逐渐的培养自身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领悟能力、理解能力等。学生只有在平时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沉浸到音乐的美中,陶醉在音乐之中,才会产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声乐老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良好的声音概念,同时提供一些范例供学生感知鉴赏;还要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音乐风格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和情感领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语言环境,感知一些具体的音乐观念及音乐形态对整个表现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大量的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对比总结各领域不同作品,产生美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声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具有情感性。情感的表达在声乐的演唱和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技巧的训练是基础保障,情感的融入则是灵魂所在。在平时的声乐演唱和学习之中,要把情感的培养提高到和技能训练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得声乐水平得到平衡的发展。当然,在声乐教学中对于情感的培养也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总结经验,以“情”带“声”,“情”“声”合一,才能感染别人,更好的展示声乐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对理性的发难 下一篇:浅析电影音乐和电影音效相互渗透现象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