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合作教学实际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2 01:05:5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合作教学实际应用研究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质量,很多高中学校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取了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指的是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针对整体学生进行科学分组,通过小组分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自身任务,并实现小组共同任务。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锻炼其意志,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合作教学;实际应用;程序设计;实际案例

一、合作教学概述

合作教学指的是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整体进行分组,并明确小组分工,引导小组成员完成自身任务,并实现小组学习任务。体育合作教学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学生爱好、运动条件等因素,创造出较为复杂的运动环境,设置小组,并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或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完成设计目标,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及积极性。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开展高中体育合作教学,应科学设置教学程序,在实际应用中,重视学生个性,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二、合作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程序设计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一般将体育课程教学分为合作学习阶段与合作实践两个阶段。其中,合作学习阶段主要包括新技术介绍与科学分组两个内容,合作实践阶段则包括教学实施及成绩评价两项内容。

1.新技术介绍阶段

合作教学一般是将某个项目的学习作为一个学习单元,新技术介绍属于每一个学习单元的前半部分。新技术介绍的主要任务是面对全体学生,讲述体育项目中应掌握的技术,如:技术动作要领、动作连贯性等,发现学生中的体育骨干,对学生体育能力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分组奠定基础。

2.科学分组阶段

保证分组的科学性,是体育合作教育实际教学的关键。在进行学生分组时,应按照“异质分组“的主要原则,综合分析男生与女生的体育接受能力、讲解示范能力、组织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根据学生总数,合理划分组别。

3.教学实施阶段

高中体育合作教学,多会通过学生之间相互教相互学习的方式进行,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实施阶段,还可以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树立团队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成绩评价阶段

在完成体育合作教学单元学习时,通过对小组表现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或对个人技术、小组技术进行展示,进行合作教学评价。在成绩评价阶段,应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与团体之间评价等。

在应用合作教学时,其教学程序设计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关系着合作教学的成败。完善程序设计,是保证合作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合作教学实际应用策略

1.综合分析学生体育接受水平,保持教学内容有一定挑战性

在进行高中体育合作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不存在挑战性,十分简单便可以完成设计目标,那么就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丧失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及爱好。为此,在进行高中体育合作教学时,应综合分析学生体育接受水平,保持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挑战性设计不宜太低,太低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挑战性设计不宜太高,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同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学生整体状况,设计合理内容。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女生对于韵律操及小球类运动项目较为喜欢,体育教师可以合理开设此类体育项目。

2.尊重学生主体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属于体育合作教学的主要组织者与推动者,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组,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出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高中女生多喜欢排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不喜欢跳高、跳远、800米跑等体育项目。综合考虑学生运动特征,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区别教学,因材施教,组织女生进行体操及小球类运动,男生进行其他体育项目。开展各种比赛,调动学生兴趣及积极性,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3.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在进行高中体育合作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方式,避免采取单一讲述式教学,通过丰富学习内容,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进行体育项目特点,动作要点讲述等问题时,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媒体应用,丰富教学形式,且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各种技术要点,动作要领等进行直观展示,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识记水平。丰富教学形式及内容,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足球课程教学时,可以在教学中应用较为流行的世界杯足球赛模拟游戏进行辅助教学,

极大地引起学生兴趣,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重视整体,培养其团队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合作教学,应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仅仅以个人行为作为评价其成绩的标准,避免鼓励与奖励对象一味的个人化。应用合作教学模式,应重视整体教学质量,选择以小组总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与奖励学生的主要依据,改变学生与学生之间竞争的交往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协作共同进步的主要形式。合作教学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在完成个人任务的基础上,推动小组任务或整体队伍目标的实现。合作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以一种互利的方式学习课程,从而实现整体优势,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合作教学实际应用案例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如:某班级学生人数为40人,在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分组。共分为10组,每组共4人。以“时间与速度”为合作教学主要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分别为4×100 m接力,50 m短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其中4×100 m接力属于每组人员均需要参与的活动,其他项目则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及特长,进行合理调整与安排。比赛活动两组一轮,在其他学生中选择出四名作为监督与裁判人员,对小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并进行成绩评价,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及兴趣。合作教学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合作教学应通过科学分组进行教学实施,综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本文对合作教学的课程设计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高中体育合作教学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合作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志业.浅论高中体育合作教学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55).

[2]袁劲达.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体育时空,2013(3).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中观念改变探讨 下一篇: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