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

时间:2022-10-22 12:37:42

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

摘要: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育面临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迫使我们十分关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实际教学现状,试图通过校企联合构建人才培养战略模式,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以适应社会对本科会计人才的理性需求。多年来,会计学一直是高考招生的热门专业,近年来其毕业生的失业问题却逐渐严峻。本文针对这一现实,提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定岗就业模式。

Abstract: Accounting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the change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The imbalance of traditional structure of talent training is forcing us to concern abou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sues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tries to build strategic model of personnel training by the way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skills to meet the rational requirements of community to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personnel. Over the years, accounting has been the popular profession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years,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of its graduates is increasingly sever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s the pre-determined posts mode with school characteristics in reality.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实践技能;失业;定岗就业

Key words: accounting major;teaching goal;practical skills;job losses;pre-determined post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021-02

0引言

近年来,独有的“超级会计大国”会计教育规模增长过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在大学生们为就业感到困惑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在为招不到合适人员而烦恼,很多企业常常遭遇到设定了岗位招不到人的尴尬状况。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人难”,形成了过剩与稀缺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悖论,暴露了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反映了目前人才结构的失衡。由于这个问题的影响面甚大,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两难”问题背后的成因,也就成为学校和企业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会计本科教育目前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动手不如高职、专科生;分析推理不如研究生”就是一个形象比喻,而尴尬局面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计本科生比专科生和研究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困境和更低的薪酬。如何破解这一两难困境,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高校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1.1 调查开展的基本情况我们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高校实践教学现状调查,调查表共设计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实践教学情况,主要是为了从总体上了解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第二部分为学生就业情况,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国高校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涉及的内容有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法、校内实验室状况、校外实习基地等。

本次调查按“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个方面分别对“分岗位模拟”、“综合实习”、及“分角色模拟”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有多数的院校都“分岗位”、“综合”或“分角色”进行了模拟。具体来说:其一,有一半以上的院校在“手工会计”方面进行了“分岗位模拟”,当中:57.1%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0.0%的院校设置了“会计主管”岗位,35.7%的院校设置了“工资核算”岗位,50.0%的院校设置了“成本核算”岗位,有57.1%的院校设置了“总账报表”岗位。其二,有近60%的院校在“电算化会计”方面进行了“分角色模拟”,当中:64.3%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7.1%的院校设置了“账套主管”岗位,64.3%的院校设置了“往来会计”岗位。其三,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上,设置了“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从调查结果上分析,多数院校采用了“百分制”的考核方式,极少数院校采用了“等级制”的考核方式。

1.2 实践教学方式本调查设计了如下两方面的内容,即:“手工实验室的配置”和“电算化实验室配置”。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绝大多数院校都配置了实验室。其中配置了“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的院校各占了81.25%和85.7%。而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面广。调查结果显示,16所院校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习基地,占被调查院校的87.5%,基地共计40个,平均每个院校有2.5个。其中最多的有6个,最少的有0个。校外实习基地的规模也有大、中、小之分。其中:规模大的有11.1%,中等规模的有77.8%,规模小的11.1%。如图1所示。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厚基础”,即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仅掌握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当能够熟练运用关联的公共基础知识;“宽口径”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相近学科专业打通培养,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高素质”,则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提高其文化品位和素养,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能力”,则是训练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发展创新能力,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及适应能力。其一,突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会计实践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其二,科学设置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按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支持的“一主体两支持”模式构建,如图2所示。

2.1 以专业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专业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能力训练机会;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专业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训练方法上,学生能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实物演示、实验、实训、实习等等,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训导有机结合,接受仿真或真实的实践训练。

2.2 教学体系设计体现职业素质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建设“课堂学习”加“实践深化”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中心任务,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大到严格执行各种会计工作操作规程,小到点钱与书写数字,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养成,使之符合现代工业要求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等;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考核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2.3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形成了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它不仅是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还是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因此,学校实行“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大学学历证书的同时,还鼓励取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为此,学校积极引进、建设国家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点、考点或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点,凡能够直接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取代某门或某几门课程考核的课程,采用完全对接的办法,直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成绩。如珠算等级考试的成绩可取代计算技术课程的考核,会计证考试的成绩可取代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课程的考核。通过“双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热情,过关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定岗就业模式

3.1 定岗就业模式提出的依据构建以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为主线,以模拟教学与定岗实习双分线为辅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的《2009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会计学2007、2008届均位列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前十名。这对于多年来风光无限的热门专业会计学专业来说,令人不禁感叹不已,但是正视现实才是唯一的出路。许多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认为,大学培养的人才到了企业都要进行两三年的培训,才能独立适应岗位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训,有的大学生受不了这种磨练,还要流失一部分。究其原因,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学校、企业与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

3.2 校外建立校企联合――实行定岗就业实习根据理论研究和社会调查,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准确定位,即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落脚点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从会计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奠定学生就业基础。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教学应采取“实践技能+定岗就业”的教学模式。即从大三开始,采取双向选择,“校内模拟训练校外基地实习企业定岗考核岗位就业选择”,使学生能充分就业。

一般做法是直接对接企业用人单位需求或当前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定岗,以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创建一种技能、理论、创新相互融合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和谐式教育模式。定岗实习是培养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活动,实习期间会计技能掌握得好坏会影响到将来上岗就业。定岗实习是本科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预备期”,是学校与用人企业的桥梁。定岗实习前,学校应认真制订切实可行、周密的实习方案。通过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将校内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避免就业的盲目性。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以提高其效益,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会计领域的课题,还可以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等。这样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改过去只有学校单方受益为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受益,使企业愿意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联系。

4结论

总之,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本身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与尝试。随着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的提高更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施会计“实践技能+定岗就业”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决策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会计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并且与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与重视程度等内容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全盘筹划、统筹安排、因类适宜,勇于创新,促进会计教育改革,优化会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

[2]万晓文.美国会计教育研究的回顾及启示―兼论我国会计教育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2).

[3]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校园网络优化需求分析 下一篇:谈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