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序乐从和.礼乐合一情理并重

时间:2022-10-22 11:23:53

【摘要】在整个中国建筑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起

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它以一种独特的哲学基因塑造了中国传统建

筑特有的审美特征,使其具有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特有的艺术形象,

反映着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艺术精神和哲学理念。

【关键词】礼乐文化、传统建筑、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在整个中国建筑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

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它以一种独特的哲学基因塑造了中国传统建

筑特有的审美特征,使其具有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特有的艺术形象,

反映着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艺术精神和哲学理念。

一、礼乐的意义――礼之序,乐从和

所谓“礼”,并不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明礼貌,而是中国传统社

会观念的基础。“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记》)。“礼”原本是

指祭祀山川天地、列祖列宗的仪式,后来引申为道德伦理秩序。其精

神就是秩序和和谐;其本质就是上下尊卑、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的等

级伦理秩序;其职能就是区别等级社会中各阶级阶层的地位,建立起

统治阶级的政治秩序。自周代以来,历代都把“礼”当作文化的主体

第1页共9页

框架。“礼”文化已成为三千多来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形式。在历史

的长河中逐渐所形成的这一整套社会伦理观念在建筑中得到充分表

露与强化。中国传统建筑规制的内容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或改变或充

实,但总原则始终是被惜守的,这就是礼制。

“乐”是“礼”的派生。“乐”原本一种娱乐活动,指在祭祀的

时候演奏音乐等,包括了音乐、舞蹈、诗歌等所有的古代表演艺术。

它是礼的艺术化表现形式,是礼的精神和艺术精神的综合体现。“乐者,

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其本质就是调和各个等级类别之间的

关系。因此可以看出礼乐的职能不同,礼别异,乐求同,礼用以分别

贵贱的等级;乐用以缓和上下的矛盾。正所谓“立于礼,成于乐”(《论

语・泰伯》),礼乐合一,“乐”与“礼”相融相合,随着“乐”的作

用,“礼”的规范性就更强了。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在强调“礼”的

同时,也都没有忘记“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持其统治。

二、礼乐合一,情理并重

虽然礼乐的职能不同,本质不同,但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种理念

却是完全不可分离的。所谓“礼乐”文明,即礼与乐二者不可分割,

不可偏废,具有一致的内在精神,具体时间过程中相互配合,共生共

行,相辅相成。礼乐作用的发挥是互相配合的“礼斋乐灵则戚,乐赉

礼灵则言兮”(《郭店楚墓竹简》),礼乐合一,以乐承礼。

儒家这种礼乐合一的人生理想渗透到了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各

个层面和环节。当然对中国传统建筑――这种既是物质资料又是文化

第2页共9页

产物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样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

与伦理价值重视相依相伴的,建筑不但要满足使用要求、审美愉悦,

更要体现伦理秩序。这便是典型的礼乐合一的体现。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建筑意

匠们总是在追求一种数理关系与浪漫情调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必是建

立在礼制的基础上的,所以数字的和谐形式就被赋予了礼制的规范内

容,表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礼乐合一、情理并重的独有的理性精神,从

而致使构成建筑形象的基本概念就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数学模式,

进而数就被赋予了极为特殊的意义。

三、礼乐文化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大到聚落布局、城市规划,小到单体建筑或是群体

建筑,我们都能发现“礼乐文化”的存在。

1.城市规划――择中立城

城市村落的选址问题一直是历代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择中立

城”一直以来也是古人选址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主要缘于古人

的方位尊卑观念。在古人看来,居中为尊,左右次之。“欲近四傍莫

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荀子・大略》)。所以历代都

城的选址多以“天下之中”而自居。

在城市布局上也追求主城居中,轴线对称。以体现王者至尊的礼

制思想,其余建筑大豆左右对称布置,进一步烘托这种至尊氛围。《考

工记・匠人》中所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

第3页共9页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足以看出当时的礼

制精神影响之深。

2.单体建筑――细部等级

中国传统建筑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其所蕴含的意义并不是我们一

言两语就能到破,大到整个建筑的形制规模,小到其中一个斗拱的出

挑形式数量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建筑中处处可见礼乐精

神的表现。

我们最早接触的建筑等级之分便是屋顶的形制:其按尊卑等级来

分便是:重檐庞顶―重檐歇山―重檐攒尖一单檐庞顶―单檐歇山一悬

山―硬山排序;同时建筑物的高度根据其地位的高低也有所不同,

《礼记・正义》中明确指出“天子之堂九尺,诸候七尺,大夫五尺,士

三尺”;此外建筑的色彩甚至彩画的内容也都有高低贵贱之分,金、

朱、黄为最高等级,用于帝王、贵族的宫室,青、绿次之,用于百官

邸宅,而庶民庐舍就只能用最低等的黑、灰二色;彩画的等级则以用

金多少来区别等级,按和玺―金琢墨石碾玉―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

金―墨线大点金一墨线小点金……来区分;其它诸如城市内的道路宽

度,城墙的高度等也都根据其等级的高低而有所不同。正如《礼记》

所言“礼有以多为贵,有以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文为贵。”

3.群体建筑(住宅建筑)――四合院的等级尊卑

中国传统建筑通常不突出单体,而是以群体布局来强调礼制、秩

序。这一点可以从明清的北京城依然可以得到例证。而表现更为简单

第4页共9页

具体精致的要数北京四合院了。四合院可以说是礼乐精神的缩影。四

合院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并鲜明地强调在自己的形态上。四合院之

于礼乐精神,与中国农耕社会宗法制度完全契合。

四合院的等级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门、建筑的规模、样式、间

数;局部布置;油漆颜色;装饰物件等等,这些细节均可看做第二点

所说的单体建筑细节的等级表现,所以在此不再详细叙述,而主要讨

论一下四合院的平面布局方面。

“礼别异,尊卑有分,上下有等主,谓之礼。”同城市布局一样,

礼在建筑群中的体现也是形成一元构图――中轴对称,突出重点,纵

向的空间序列发展,主次分明。不同的是在这种平民居住建筑群中,

礼乐文化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强调父子、兄弟、夫妇、男女、长

幼的尊卑有序。因此,住宅在格局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体制的来源

――家族制。而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布局恰到好处的体现了这种宗法制

度的影响,反映了这种形制的封闭思想、等级观念的本质,成为正宗

的家族形制所需求的产物。

四合院的正屋多坐北朝南位居尊位,堂屋中供奉“天地君亲师”

牌位,接待贵宾,举行家庭礼仪;长辈住正屋侧室;晚辈住在厢房,

亦有兄弟尊卑之分,兄东弟西;佣人住在倒坐或者罩房等偏僻处;未

婚女子则住在女墙之后的内院,外人不得入内。如此严密的平面布局,

体现了一种严格的宗法罗网,建筑秩序象征着家族内部的伦理秩序的

森严感和家族权威的神秘感,其内涵是保卫封建等级秩序。

第5页共9页

四、小结

纵观中外建筑文化的历史,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意

境美,其蕴含了中国传统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而其中“礼乐文化”

对其地影响尤为深远。这是一种社会现实的体现,是一种礼制与艺术

高度结合的反应。对于当今世界来说,礼制的的那种严格划分等级界

限的本质内容是应该摈弃的,但从艺术角度上说,那种突出重点的建

筑群布局方式,运用序列空间的组合来造成特定精神氛围的手段,则

是在许多地方仍然可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礼”的建筑秩序和“乐”

的审美理想早就开始了它在各类建筑中的实践,这一点值得我们去认

真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朱汉民,邓洪波,陈和.中国书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沈福煦.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3]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五辑).建工出版社,1997.

[4]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卡箍式接头在海洋工程管线联接中的应用 下一篇:解析纳滤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