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10-22 09:56:10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看起来只有那么几十个字,似乎简单

易解,但要真正理解它的深刻含义,要使学生学好,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古诗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再现

形象,并借助图画理解内容,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美的意境。我在进行审

美教育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图画的作用,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鲜明、

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教学《早发白帝城》时,我先出

示事先准备好的一幅色彩绚丽的三峡行舟图,然后设疑探路:“诗人早晨从白帝

城出发,要到什么地方去呢?他一路上看到的景物有哪些?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

这首古诗里。”从而启发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阅读古诗。这样,学生就能深刻

地理解古诗的意蕴。

二、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教师要先帮助学生正确地解词释句,进而引导学生推敲字、词、句,理解古诗中

具有感彩的语言,尤其要捕捉那些诗人反复推敲的具有强烈感彩的“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诗眼,深入浅出地剖析古诗用字选词,学习古诗优美的语言。

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

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搜寻

到瀑布从极高处倾泻而下的画面,在脑海中想象出这壮观的场景。接着,教师再

让学生想一想:“瀑布真的是从天而降的吗?”这样学生就会理解诗人用“疑”

字的缘故:“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只能“疑”而已。诗人这种虚

实结合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遐想。接着教师可再来一个追问:“诗人

为什么不说‘像’,而用‘疑’?”让学生更深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

。只有反复品味,学生才能理解:用“真”太实,用“像”太露,只有用“疑”

才精当。通过推敲,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之所在。古诗中还有一些千百年

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的名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高度概括了人们常有的一种心情。思乡怀亲之心情平时就有,而佳节一般是家人

团聚的时刻,因此每逢佳节这种感情就更加强烈。一个“倍”字,深切地反映了

诗人在重阳极度思念家人的感情。还有《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而且含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三、提问的难度要适宜,力求新颖

俗话说得好:“跳一跳,摘果子。”如果不用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学生就会失去

兴趣,因为这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如果拼命跳了数次还是摘不到,学生就会

失去信心,这又超出了学生现有的水平。因而,我们要注意把这“桃子”放在学

生跳起来就能够摘得到的地方。我在教学《鹿柴》时,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空山不见人’,怎么会有‘人语响’呢?”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

讨论。我又及时用“蝉噪村雨静,鸟鸣山更幽”等诗句启发学生,让他们体会以

“动”衬“静”的写作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便领会了深山宁静悠远的

氛围,深刻地体会了诗句的内容。

四、启发学生想象,激起学生兴趣

古诗意境美,语言凝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使诗句

描绘的景色形成色彩鲜明的图画,使学生身临其境。《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丽景象学生大多没有见过。教师要在理解诗句

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图画想象出雪白的、又高又宽的瀑布。有的古诗中,诗句

之间有较大的跳跃性。在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

内容填补出来。学习古诗《蚕妇》时,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蚕妇是干什么的?

她进城干什么?回来为什么流泪?她是怎样想的?学生通过想象,加深了对这首

古诗的理解,认识到“罗绮者”坐享其成,“养蚕人”不能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

,从而激发对养蚕人的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

五、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并能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

古诗的语言还体现出音乐的艺术美。古诗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读起

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通过诵读,能使学生对古诗的美体会更深。我在指导学

生诵读时,是在上文所述的、推敲字词句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要先帮助学生理

解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再来确定基调、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教师

要指导学生注意诗的特点,选用恰当的音调、节奏,表现出鲜明的韵律,并且要

把韵脚读得响亮、清晰,读出诗的韵味。

六、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完《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后,我及时指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四步骤:知

诗人,明诗意;释词语,明诗意;想画面,入意境;诵诗文,悟诗情。这样学生

就掌握了自学古诗的“金钥匙”。我接着引导他们按照这四个步骤尝试自学古诗

《绝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也使学生得到乐趣。

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既要善于巧妙设问,激发兴趣,也要指导学生再现形象,借助

图画,理解内容,丰富情感,领会美的意境,进行审美教育,同时也进行朗读和

背诵的训练,培养其自学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

养的目的。

上一篇: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教学从说话入手 下一篇:研究学生,改进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