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高校2》暴力内容解析

时间:2022-10-22 09:21:06

《热血高校2》暴力内容解析

【摘 要】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热血高校2》中暴力内容出现的频率、平均每次出现暴力画面持续的时长,暴力内容的总时长占整部电影的比例,还根据暴力画面当中呈现出来的暴力元素,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解析。

【关键词】《热血高校2》 内容分析法 暴力元素

一、《热血高校2》概述

这部电影是根据日本漫画家高桥弘的漫画改编的电影《热血高校》的续篇。它的最终票房达到了30.2亿日元,影片中的中山领校服,男主角的发型,都随之风靡起来,足以见得该片对日本潮流文化的影响力。

《热血高校2》主要讲述了一群高中男生用暴力宣泄青春,靠打架称霸的故事。铃兰男子高中,别名“乌鸦高校”,这里聚集着很多好打架的不良少年,学校中的各种派别纷争不断。在《热血高校2》中,暂时称霸铃兰的老大,是由小栗旬扮演的泷谷源治,他是黑帮老大的儿子,他曾与父亲约定,要是能够称霸铃兰,就可以继承其父的位子,统治黑社会组织“流星会”。由泷谷源治率领的帮派――铃兰的新兴势力GPS(意为源治完全制霸),在第一部中,打败了由三年级的芹泽多摩雄率领的“芹泽军团”。此外,学校里还有一个很神秘的从来没有被打败过的二年级学生林田惠,虽然他不参加派系的斗争,但是他对源治一直不服气,源治也曾多次对他发出挑战,结果屡战屡败。

同样是不良少年的“摇篮”的男子凤仙高中,一直是铃兰的宿敌。铃兰的学生川西用刀捅死了凤仙的老大,所以两校之前的休战协定被打破,凤仙给铃兰下了战书。可是铃兰目前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两个主力军团都没有做应战的准备。源治率领的GPS军团面临瓦解,而芹泽军团也只是低调沉默,不做回应。面对着凤仙的挑衅,铃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存亡危机。决战当天,铃兰的学生只有不到40人准备前去应战,可是对方至少有100人,源治不想牺牲大家,就一个人去了凤仙。铃兰的兄弟们被源治拼尽全力拯救铃兰的精神所感动,全校学生一个不落地去给源治助阵,终于打败了凤仙。在影片的最后,源治再次挑战他在铃兰唯一的对手林田惠,而他对源治说了一番话,道出了铃兰的真谛:根本就没有什么铃兰顶峰,新人会接连不断地出现。铃兰像是一个武林高手争霸的江湖,年轻的武士们企图用自己的拳头来称霸,结果经过了一番又一番的挑战之后,却发现还有源源不断的高手前来应战,而仅有拳头也不能够制霸,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根本没有所谓的铃兰顶峰,所谓的霸主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二、《热血高校2》中的暴力内容

贝雷尔森对“内容分析法”下的定义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方法”。①对电影《热血高校2》中的暴力内容,笔者通过计算暴力内容在本片中出现的次数,对一定篇幅或时间单位内暴力内容出现的频率做出评价。其次,还对《热血高校2》中平均每次暴力画面的时长,暴力内容占整部电影的比例,以及对暴力画面中的暴力元素进行分析。

笔者采用拉片的方法,对《热血高校2》中的暴力内容进行了记录和描述。

通过统计,电影《热血高校2》中,暴力总时长约为45分9秒,电影总长度为133分钟,暴力时长占整部电影时长的34%。整部电影共有打斗场面17回,其中有8回是群殴。群殴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大打出手,相比两三个人的打斗来说,群殴的场面更加暴力,更加血腥。在17回打斗当中,共有2人死亡。电影《热血高校2》中,暴力场景和血腥场面随处可见,平均每3分钟出现一次暴力场景,每一个暴力场景的持续时间约为39秒。除了暴力场景多,对暴力行为和场景的描述多数很真切,很少采用“模糊处理”,而且电影当中致伤程度高,施暴者未受惩罚的比例也很高。②

三、《热血高校2》中暴力内容分析

1、对暴力元素的“符号学”分析

电影作为文化的一种,其中的暴力元素以“媒介暴力”的形式影响着电影的受众,暴力元素并不直接发挥威胁的作用,而是通过影响受众的思想,从而产生间接暴力。③电影通过图像、声音等艺术形式,对受众产生一些文化渗透,这种渗透不仅仅是血腥的打斗场景,同时也体现在对暴力内容的包容和隐形的宣传态度当中。电影中的暴力元素可以被定义为:在电影中出现的伤害他人以达到目的的态度和行为。《热血高校2》的暴力元素是由很多暴力符号构成的,它们给整部电影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暴力氛围。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传播者和受众间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④通过笔者的记录和统计,在《热血高校2》的整部电影当中,共出现了枪、刀等10余种暴力符号。笔者将10余种暴力符号大致分成了两类。

(1)场景类暴力符号。碎玻璃、墙上“DEATH”的涂鸦、血、火光、乌鸦等都可以算作是场景类暴力符号,抛开电影的情节来看,满地的碎玻璃,墙上用血红色涂鸦的“DEATH”,燃烧的体育场的熊熊大火,还有树枝上栖息的黑乌鸦,这些足以渲染出一种恐怖阴森的氛围,为电影当中的打斗环节和暴力场景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同时,象征着死亡的乌鸦和墙上涂着的“DEATH”,使影片带有死亡气息的血腥味。

(2)武器类暴力符号。刀、枪、棒等武器都可以算作是武器类暴力符号。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些都是校园生活中的“违禁品”,可是在电影中的高中校园,暴力武器没有被禁止。这些不良少年不仅会动用刀、枪等暴力武器,甚至连桌椅板凳都会成为临时的武器。这些武器类的暴力符号,也体现了电影的暴力气息。

在这些场景、武器类暴力符号的渲染和烘托下,加上导演快节奏的动作剪辑,配合着激情热血的摇滚音乐,给观众呈现了一场“暴力”的视觉盛宴。

2、日本的“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主要指作品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与“暴力美学”相关的一类影像的共同特征,是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杀戮等暴力场面的形式感,达到刺激视听的效果。⑤每当人们提起《热血高校》,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的场景就是一群痞痞的不良青少年,在充满彩色涂鸦的校园里面打斗的场景。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快节奏动作镜头,配合着摇滚风格的乐队歌曲,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电影《热血高校2》是一部日本的青春暴力电影,但是很多人认为它并不符合纯粹的“暴力美学”,它不仅仅追求不良少年打斗的暴力形式感,更多的是通过不停的挑战和争霸,来揭示一些更有内涵的主题。虽然粉饰过的暴力桥段撑起了这个电影,但是《热血高校2》并不是纯粹的为了暴力而暴力。

《热血高校2》并不是一部校园暴力电影。因为在这里并没有欺压者和被欺压者。每一场决斗都是单纯的决斗,他们不仅仅在拳头中寻找谁更具备称霸的条件,还把对于生活和未来的迷惘掺杂到了打斗当中。影片结尾的那句“比起被蒙上眼睛不知该飞向何方的小鸟,我更情愿自己是一只坦率的乌鸦”。意思就是说,和社会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比,这场与世隔绝的校园争斗,似乎更加纯粹,更加具有江湖的味道。

高中对于男生而言,无疑是最容易打架的年纪。处在青春期的他们,荷尔蒙分泌过剩,正要从“男孩”转变为“男人”,他们不见得知道自己为什么狂躁,只是空有一身热血,却要在教室里面埋头苦读。《热血高校2》给青春期的大男孩们心中躁动的血液一个宣泄的出口,在电影当中没有节制的暴力让他们心中的冲动发出震撼的声响。《热血高校2》是导演在用暴力宣泄青春,这场大男孩们的战争是单纯的,不掺杂着金钱,不掺杂女人、物欲,没有人玩心计,是一场纯粹的力量的较量。参加这场战争的男孩都是一个个想要夺得最高荣誉的武士,打架是他们内心最原始的冲动,他们所有的问题都能用拳头来解决。这群看似爱打架的男孩们,他们并非真的喜爱暴力,而是因为放不下心中的梦想。电影中的热血男儿一次又一次倒在了血泊当中,却一次一次挣扎着坚强站了起来。在观众看来,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男孩们身上那份对称霸梦想的坚韧,以及他们身上迸发出的热血青春。在影片的末尾,展现了芹泽要走向社会的迷茫,而不管是情商还是实力,芹泽都是铃兰真正的老大。那么当他走向社会,他会不会仍然是那个靠自己的魅力当上的“百兽之王”。这群热血纯粹的大男孩们,在社会的洪流当中,将要何去何从,他们的心中是否还会拥有对铃兰称霸的梦想的执着,他们是否还会坚持当初的铃兰信念。力量,与肮脏的心计无关。

参考文献

①②胡正荣等:《传播学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4-85、168-169

③郝建 ,《“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4)

④王红,《我国电视剧中暴力镜头扫描》,《记者摇篮》,2004(12)

⑤吴茜,《浅析动画中暴力元素对青少年的影响》,《美术教育研究》,2012(1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流行文化元素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价值初探 下一篇:浅析新媒体视角下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