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瓷板画构图形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22 08:19:31

南昌瓷板画构图形式的探讨

摘 要:南昌瓷板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构图形式,是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标志。论述了早期以及当代南昌瓷板画构图形式,分析了中西方绘画构图因素在南昌瓷板画中的融合,并对当代瓷板画的发展提出建议,对当代南昌瓷板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昌瓷板画;构图形式;中国传统绘画;西方写实绘画

南昌瓷板画内容以人物为主,又称为瓷上肖像画。是在平板素瓷上进行手工绘画后,再经高温烧制所成的艺术品,是一种独特的陶瓷艺术。2008年,南昌瓷板画顺利入选国务院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江西本土绘画艺术的突出代表。

南昌瓷板画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有对陶瓷绘画的继承,有对传统中国画和西方写实绘画的移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技法体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构图的概念界定

构图是绘画的组织方式,是表达绘画内容与审美意象的重要因索。构图的基本含义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安排和处理对象的位置和关系,通过空间组织和平面分割等方式使画面协调完整。

2.早期南昌瓷板画的构图形式

早期南昌瓷板画的构图,受到当时流行文化和瓷绘装饰领域开光造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在长方形瓷板中心以椭圆型构图的模式,椭圆型构图的实现是靠头像后设背景色,产生与白色瓷板的对比实现的。另外也会以肖像下部椭圆,上部不设椭圆不设背景色的方式绘制。在瓷上肖像画领域中,主体是人物半身像,传统的方法是将主体处于画面的中间偏下的位置,使人感觉画面沉稳庄重。早期肖像画对称的构图所营造出来的稳重、肃穆、庄严的风格适合那个时代“辅助教化”的功用(如图1)。

图1 图2

3.当代南昌瓷板画的构图形式

3.1当代南昌瓷板画的构图方法

当代南昌瓷板画重视审美欣赏与愉悦性,艺术创作以整块瓷板为画布,摒弃书、印,根据人物动作、性格、神态按照西方绘画、摄影中的黄金分割构图法的基本要求,进行构图。这样的构图手法能够让人物以及其眼睛立竿见影的突出于画面中。南昌瓷板画构图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甚至出现了截取半边的构图(如图2),该图是一幅戏剧人物瓷板画,画面对比强烈,半边脸的纯化使得另一边三分之二的花冠显得繁而不乱,更衬托出那妩媚的眼神,在构图上更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3.2当代南昌瓷板画丰富的构图形式

当代南昌瓷板画大量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斗方幅式,还有圆形、扇面以及联画的构图形式。具体表现如下:

1)方形幅式的采用。方形幅式一般都是满构图,画面变化多,和传统的横轴、纵轴对比,方形构图的优点更多,其有利于画面的表现,容易给观者以紧凑、质朴、稳定、充实的心理效果,而且由于向心力的作用,更容易使观者集中注意力(如图3),因而更容易打破传统瓷板画构图形式的束缚,拓展当代南昌瓷板画的表现形式、增强当代南昌瓷板画的艺术表现力的需要。

2)圆形及扇面构图形式的引入。圆形及扇面两种构图形式给人以圆润与饱满之感(如图4),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这些构图形式被较多地引入到了瓷板画的创作之中。

图3 图4

3)联画形式的介入。这种构图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屏风构图形式有很多相似点,即都是由画面形象及叙述的内容相连或相断的不同部分共同构成的整体。这种画面安排的优点是加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和视觉上的延伸性,使整组作品浑然一体,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如图5)。这是一组由四副瓷板画组成的瓷板画作,传统特色鲜明。人物或坐、或立、或倚、或行,顾盼生姿,呼应有情。

图5

4.当代南昌瓷板画构图形式的创新

随着南昌瓷板画的不断发展,当代南昌瓷板画的构图形式也在逐渐变化。其构图形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4.1继承传统瓷板画构图形式

当代南昌瓷板画要坚持传统瓷板画构图形式,坚持属于自己的艺术传统,找到自身赖以安身立命的艺术特点和优势,使瓷板画的构图艺术逐渐产生了极具时代感的新优势。

4.2 借鉴西方绘画构图形式

在当代,瓷板画一般都采用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原则,强调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关系,从而使人物、配景之间的比例更加准确,增强了当代南昌瓷板画的写实主义特色。

5.结语

当代瓷板画的构图形式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写实绘画的精华成分,这样才能使当代南昌瓷板画更好地反映时代,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的欣赏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吕萌萌.景德镇釉上人物画与南昌瓷板画的关系研究[D].南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2] 冯娟.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演变之探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3] 袁惠敏.对现代陶瓷绘画中形式法则的探讨[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4] 陈琳.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女性题材工笔画表现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融资租赁资金筹集与风险控制分析 下一篇:提升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