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及其控制途径

时间:2022-10-05 04:21:44

刍议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及其控制途径

摘 要: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赊销材料、产品、供应劳务等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应该收取的款项,它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信用、资金周转都密切相关。由于当前我国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其质量低下,回收程度偏低,账龄不断增长,导致坏账逐年增加,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公司经营过程产生的影响,分析归纳出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应收账款;原因;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普遍呈现买方市场的特征。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为了扩大产品销售量,有效的刺激购买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最终增加企业的利润,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优惠等经营手段外,大量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成为必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对企业防范坏账风险,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合理现金流量,改善企业自身在同行竞争的地位,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的定义是: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二)我国应收账款的现状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自我生存和发展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销售手段来提升自己市场的占有率和销售量,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和市场份额。

其中,最重要手段就是赊销。赊销作为先货后款的销售手段,不仅可以缓解采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还易于企业扩大市场规模,因此广泛受到采购和生产企业的欢迎,但同时这也是造成应收账款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

在产品营销中表现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角债”问题上。由于企业之间应收账款的互相欠款造成企业的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严重影响企业的再生产。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企业间的“三角债”规模在2009年年末已累积至7.4万多亿人民币,其中超过3个月的拖欠已达4.7万人民币;近年来,数据年年攀升,已成为表现较为突出的一个矛盾。

2.应收账款账期长

主要表现在账期与坏账率的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账期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平均坏账率是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几倍。

3.应收账款中坏账占据比例较高

主要表现在赊销比例虽然较小,但是坏账的比例较大。目前,我国赊销比例虽然只有20%-30%,但是,企业赊欠造成的呆坏账率是5%-10%,有的企业坏账率高达40%以上。

4.缺乏对应收账款管理和有效的监督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总金额,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登记等资料不给予计算分析,使得账龄模糊。另外,我国的一些企业把“坏账”一直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是放在“坏账”项目下,使“坏账不坏”或者“坏而不显”,虚报企业的销售额,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说明,应收账款欠缺管理和有效的监督。

5.恶意拖欠

有些企业单位及个人,不讲诚实信用原则,加之有关合同条款显失公平性,在出售产品或受用提供劳务或接受预付款后,不及时返还贷款或资金,或搬些显失公平的条款来故意拖延付款,企业经办人员催收也没有结果,直到拖成死账,给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严重困难。

三、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

1. 商业竞争的恶性化

由于市场环境所迫,各个企业为了生存和促进自身的发展,企业之间对于有限的客户资源的争夺战愈演愈烈,扩大市场促进企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更多的企业根据产品营销的特点采取赊销的手段在短时间内来提升企业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中的份额,由此造成整个营销赊销成风,应收账款由此产生。

2.信用机制不健全

我国目前已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经济讲究“信用为本”。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比如:企业间资金拖欠、三角债、呆账坏账等),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诚信经营的价值理念。因此,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拖欠资金现象。

3.法律基础薄弱且法制观念淡薄

在经济领域中,法制建设相对落后,遇到经济纠纷缺乏法律支持。从而造成一些企业或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企业业主和企业负责人往往不以欠款为耻,反以欠款为荣,将欠款视为免费的午餐;对于企业回收账款的法律援助跟不上,再加上地方的保护主义泛滥,导致企业自己要账难的状况层出不穷。

(二)企业自身各方面的原因

1.企业销售人员和销售政策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在销售考核上将销售人员的报酬与其销售额挂钩,而不是与回款额挂钩。销售人员为达到一己私利就大肆采用赊销方式,以求在短时间内获取高的回报,这种现象一般较为普遍。(2)部分销售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低,造成了企业销售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忽视对客户的人员变动、结款情况的关心,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

2. 生产企业自身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不足造成产品的同质化、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及产品缺乏品牌的知名度等原因。(2)企业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思想,成本和风险意思淡薄。(3)内部会计制度不严、处理不及时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发生的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形成账外债权。(4)对发生坏账处理不力。有些企业发生坏账时,往往能积极提出账务上的处理意见,却很少或很难追究其直接责任人的经济、民事或刑事责任,坏账损失中隐含的问题很少曝光,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和坏账问题的产生难以杜绝或者屡禁不止。

四、应收账款管理的控制措施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事前控制

1.明确岗位分工

公司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销售预算、原材料管理、发出存货、审批等管理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和操作流程。从合同谈判到材料材料到发出存货以及最后的收款,每一个环节均由不同部门的人员完成,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达到各部门之间相互约束、相互监督 ,避免出现舞弊行为。

2.建立客户信用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客户档案,对每个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按照一套合适的标准给出评价结论,根据信用等级来确定每个客户可以赊销的金额。其实,制定信用额度就是为了尽量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公司可以根据近几年的交易情况和对客户的信用评价来确定信用额度。另外财务部门应及时办理记账、对账等相关手续,真实反映每个客户对信用额度的使用情况,最终达到有效地降低坏账损失。最后,要建立并完善赊销审批制度,确认要授予客户的信用额度,必须通过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后方可启用,并把信息录入客户档案进行动态监管。销售部门必须严格控制交易量,如果客户信用额度有变动,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办理备案和批准手续。同时,本单位应当对客户信用额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分析,保证制定的信用限额安全、合理。

3.进行赊销业务培训

企业应当注重员工的培训,培训员工熟练的赊销业务,让员工都能够意识到赊销的风险和带来的收益,增强赊销人员的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防范应收账款变成坏账、长期挂账的风险。

(二)应收账款管理的事中控制

对应收账款控制体现在收款、开具提货单、发货、结算等环节的管理过程。对于收来的客户货款,财务人员应及时给予开具收据,并登记入账。对于收到的结算票据要及时办理查询、记录、入账等手续。根据客户要求开具提货单时一定要先对照合同,提货单交送客户时要其签收。运输部门根据提货单组织发货,确保货物正确无误。企业可在合同上约定购买方必须带款提货,否则不予发货。同时公司也应当充分利用电子银行、汇兑、托收承付等现代结算手段,加速公司资金的收回。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等问题发生之后,才采取控制程序、改正问题,因此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和事前控制,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事后控制的作用和重要性,每月,公司财务人员应当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并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进行核对和审查,从而制定出应收账款管理和收回的合理政策。对于较难管理的应收账款应当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专家会议,研究应收账款回收政策,检查执行的信用政策,判断其可行性。通过奖励制度来鼓励工作人员对应收账款收回的重视,把回收金额与工资奖励金额挂钩,实行业绩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人文环境的集团公司财务控制问题研究”(编号:2012-ZD-014)

基金项目:200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与防范研究”(编号:2008A630003)

参考文献:

[1] 潘新红.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J].冶金财会, 2010(10)

[2] 何红渠,肖绍平.应收账款全面管理的新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3)

[3] 李超.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J].山西财税,2008(10)

[4] 杨春梅.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四川会计,2009(5)

[5] 龙丽文.如何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财会会计,2008(7)

[6] 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8(9)

上一篇:试分析西方近现代的写实雕塑语言 下一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完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