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2 08:06:36

高校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借鉴我国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所称的社会责任,界定高校社会责任内容,并探讨建设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服务社会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2010年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并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为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一直以来,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颇多,相对忽略了对事业单位社会责任及其内部控制研究。以高校为例,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深刻变革,高校已不再是“象牙塔”,而是发展成为了与经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化中心。而近年来高校的一些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关注和争论,如人才与市场需求对接问题、大学行政化和功利化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学术道德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呼唤高校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一、高校社会责任内容

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不完全相同。至于高校的社会责任问题,较早的可见之于博克的《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的经典论著。博克认为,大学的社会责任范围主要在学术性领域,这一领域是大学作为知识传承和创新组织的核心责任所在。但是,公众几乎对大学和教师有更多期望,高校应该承担起学术责任之外的社会责任。由此,我们结合前述观点,并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我们认为,高校的相关利益群体主要包括学生、教职工、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大众等,决定了其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就业、社会服务、资源节约、教工的权益保护等。具体涵义如下:

(一)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就业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传授知识,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高等院校的主要社会责任。因此,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出发,不断提高高校自主办学、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既是高校的主要社会责任,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

(二)社会服务

高校社会服务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文化政治服务、社会经济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

高校除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服务社会之外,还要担当社会道德上的榜样和文化的引导者,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方向。高校还需要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回馈社会。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帮助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高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培养,也要帮助大学生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资源节约

高校“资源节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化校园环境和资源节约目标。高校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注意校园环境美化工作,同时,也不要忘记资源节约问题。

(四)教职工权益保护

保护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是高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素质,维护其合法权益,既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其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维护教职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学校与员工及学生的和谐稳定和共同进步。

二、建设高校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为了确保前述归纳的高校社会责任能够贯彻实施,高校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规范,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内容:

(一)如何培养合格人才

针对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至少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规范的教学质量检查标准体系。高校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院校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充分的师资条件、实验设备条件、教学服务水平、学生管理制度、优秀学生奖励制度、优秀生就业推荐就业制度等,努力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第二,严格教学质量控制和考试、考核制度。从学生一入学,一直到毕业就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和管理流程,都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作保证。尤其是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加强学风建设,需要从源头上引导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思想认识,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成绩考核与考试的检验,有明确的奖惩制度。

第三,加强毕业学生回访制度,确保学生成为社会所需人才。高校应该建立毕业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设立学生回访制度。这不仅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理念,是学校与学生、用人单位沟通联系的一个纽带。学校通过学生回访,一方面促进与学生、用人单位的关系更加紧密,树立学校形象,提高学校信誉度,扩大学校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在教学上作适当调整,贴近实际,能够及时为企业、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二)加强资源节约

学校可以一方面在平时加强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实现资源节约,尤其是减少纸张上的消耗,制定每一期使用管理制度。比如在采购相关实习实验资料时,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上一期剩余的数量,结合本期需要的数量再确定本次订购的数量,做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一方面可以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着力开发利用高校实习和实验耗材的可再生资源。

(三)保护教工的权益

教职工尤其是教师的发展关乎着学校的发展与前途,所以学校尤其需要重视对员工权益的保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职员工培训机制。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和观摩学习机会。教职员工可以通过培训学习机会得到尽快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管理思想,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二是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职员工薪酬增长机制。薪酬的高低,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学校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正常增长机制,确保人才稳定,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员工工作热情、敬业爱岗精神和工作绩效。三是重视维护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快节奏,导致学校教职员工身心高度紧张,承受过重的教育职业、科研压力,很多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学校应当关心员工身心健康,保障他们充分的休息休假权利,广泛开展娱乐休闲活动。

三、高校社会责任的履行

作为高等学校,一方面承担着教书育人等重要的根本责任,但同时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组织,它与企业等组织在有所区别的同时,也同样承担着服务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员工权益等其他责任。高校应重视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既是为学校前途、命运负责,也是为社会、为国家负责。由此,高等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一)加强社会责任理念学习

社会责任的履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中层领导班子的意识和态度。学校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形成履行社会责任的学校价值观和校园文化。

(二)加强高校的师德、学风建设

学生进入高校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一个国家学生的质量可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同样高校师资力量、教学能力、教学设施、教学环境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由此,加强师德、学风建设是保障高校得以传承文化、学生得以更好学习的根本之道。

(三)建立学校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社会责任报告,是学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1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了一份高校社会责任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高校的社会责任报告。学校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一种自觉行为,也是一种监督形式,它可以让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社会公众等各相关群体知晓自己在社会责任领域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使学校由外而内地深入审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全面提高学校服务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妍,侯立松.论高校社会责任的来源与内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2]薛为昶.论高校的社会责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7.

[3]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社会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加灿,沈小袷.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互动关系与优化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12.3.

上一篇:浅谈业务持续性管理 下一篇:物流供应链技术应用于国有煤炭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