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学困生的转化

时间:2022-10-22 07:55:04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学困生的转化

【摘要】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的转化成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做好这一工作,获得大面积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根据自己所教两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将他们重新分成A(中上生)、B(学困生)两个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B班(学困生)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令人欣慰.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数学复习中对学困生转化的几点认识与做法.

【关键词】初三数学;总复习;学困生;转化

一、 在思想上师生统一认识,增强学生自信心

刚分A,B班,分到B班的学困生觉得没面子,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并伴有厌学、弃学等不良情绪.如果一开始思想工作做不好,就会使B班陷入一盘散沙、不可收拾的境地.因此,分班后的第一节课,我面带真诚的微笑走进教室,信心十足地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要分A,B班进行教学?是想放弃你们吗(这正是他们心中的想法)?不!绝不是!而是老师对你们有信心,相信你们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只有通过分班实施分层教学,即针对你们的水平层次和接受能力组织教学、有的放矢,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连我们自己都吃惊的好成绩!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深受鼓舞,一个个抬起了头,挺起了胸,茫然无助的眼睛里闪烁出了希望之光.“有!”回答的声音低沉有力,震撼人心,因为这是发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事实上,不只是第一次上课,而是每一堂课我都热情饱满地投入教学,对学困生充满耐心和关爱,一起讨论,一起总结,手把手地教,肩并肩地学,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点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后进生越来越有信心.

二、在教学中注意由浅入深,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通过小题,查漏补缺,落实知识点

一般来讲,学困生对所学知识点不能形成能力,并不是对知识一点也不知道,而是知道得不全,因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落入问题所设置的“陷阱”之中,尤其是解选择填空题时,其弱点更容易暴露出来,仔细分析此类现象,便会发现许多知识点他们并没有掌握.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强化基本功训练,过好运算关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运算能力差是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甚至影响到他们数学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他们之所以不能正确地运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上不重视,眼高手低.(2)相邻概念模糊,相近公式混淆导致运算错误.如分式加减运算中的通分与解分式方程中的去分母,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等总是张冠李戴.(3)计算方法不合理、不灵活,计算技巧不熟练.

针对上述情况,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教育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运算,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运算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好习惯.(2)加强对公式、法则的理解掌握,防止学生在公式、法则运用中的负迁移.我在专题复习中,每节课都目的明确,个个落实,一一过关.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

模拟训练,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考试方法技巧等的全面考查与提高的过程,是中考前的实战演习.但对B班的学困生来说,如果不加处理地套用整套试题,就会使他们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极大地挫伤那些本来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一方面,我根据学生实际重新编排试题,十套试题形成梯度,题量由少到多,难度逐渐增加,然后再练五套完整的中考模拟题,使学生有个逐渐适应、逐步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模拟训练中,我一改学生考、老师监的传统模式,大力提倡师生互动,每名同学有不懂的问题都可以向老师举手求助,经过老师提示或讲解的题目解答正确仍然得分,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杜绝了坐等考试结束的消极现象,把考试变成了另一种促进学习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并非就题讲题,而是采用“找出问题——补习基础——重新过关”的指导方法.比如有学生运算不会提问,我首先和他一起寻找原因,发现是负指数幂运算的问题,就一起复习负指数幂运算公式:a-n=1[]an(a≠0,n为正整数),并讲清它的意义及运用方法,然后出几道有关负指数幂运算的题目让他练习,直至过关,自己做出考试题目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不仅让他们在模拟训练中学到知识,而且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爱心加耐心是做好这一工作的根本.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文.初三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及转化方法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1).

[2]杜世强.试论新课程改革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

上一篇: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培养运算能力 优化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