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祎和“环保娃娃”儿童剧社

时间:2022-10-22 04:07:13

陈小祎和“环保娃娃”儿童剧社

2008年,陈小祎和其他几位志愿者一同创办了“环保娃娃”剧社。这些年一路走来,很多人对“环保娃娃”的项目不理解,“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还吃不上饭呢,你们却花钱为城里孩子办剧社。”但陈小祎和她的团队明知道这种不属于扶弱助残的项目不好申请到资金,还是很坚持地将目标锁定为城市儿童群体。因为在她看来,城市里的孩子更需要从小培养环保的意识。

走进“环保娃娃”儿童剧社位于北京礼士路的办公室,剧社的工作人员正凑在一起,紧张地筹备着去云南的公益演出活动。

这间不足10平米的办公室里放着两张办公桌、一个沙发和一个柜子,显得有些拥挤,很难想象,很多部脍炙人口的环保儿童剧就在这方寸之地产生。

受到幼儿园环保舞台剧的启发,“环保娃娃”儿童剧社诞生了

陈小祎是从“妇女环境小组”项目开始进入公益领域的。1999年,加拿大联合开发署与原国家经贸委合作成立了“中加清洁生产合作项目”,这是一个致力于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民间环保组织。“妇女环境小组”是其下面的一个志愿者小组。

2003年开始,陈小祎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了“妇女环境小组”的几次活动,那时的她因为怀孕辞去了工作正在家休息。2004年,“中加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结束了,大家本该解散回到各自之前的生活轨迹,可大家却都不愿离开,因为几年时间下来,互相之间成了朋友,举办活动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默契,并在周围聚集起很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觉得做这样的事很有意义,于是大家一商量,干脆我们自己出资成立一个组织,将公益活动做下去。

大家凑了十万块钱,成立了北京绿澜文化传播中心。组织有了,具体做什么项目呢?大家还希望能坚持做与环保相关的项目,当时的几位成员都是年轻的妈妈,一次讨论时妈妈们说起来孩子的环保教育,发现这是儿童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于是大家决定设计一套幼儿环保教材。2008年,(《环保从儿童开始》的幼儿环境教育图册正式出版。她们在全国四家幼儿园做试点,用这套图书与幼儿园共同开展幼儿环保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陈小祎和同事们发现,有些幼儿园的老师在施教过程中,根据幼儿更喜欢参与的心理特点,将书中的内容编成小短剧运用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安部幼儿园编制的“地球生病了”小舞台剧,一个孩子扮演地球,几个孩子分别扮演内科、外科、皮肤科、眼科等不同科室的大夫,讲的是污染给地球带来的疾病,对地球造成的侵害。这个剧让大家眼前一亮——不如我们也换个方式向孩子宣传环保,成立一个自己的剧社,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参加表演来认识环保,这样不是更好吗?

陈小祎开始发动身边学习表演专业和编导专业的朋友们,决定组建一个专门以环保为主题、以儿童为主要参与群体的演出宣传机构。2008年,“环保娃娃”剧社成立了。在陈小祎的带领下,成员们兵分两路,一部分展开社会调查,一部分筹措资金。困难太多了,资金、场地、人员、寻找小演员、道具……其中最大的困难来自筹措资金。就在大家筹款没有着落,眼看山穷水尽的时候,“环保从童年开始”项目从全国近300家项目中脱颖而出,并获得“TNS-SEE”第一届环保奖的殊荣。这笔奖金也帮“环保娃娃”儿童剧社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通过演出,孩子们懂得了环保从身边做起

这是一场特殊的“时装秀”,在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一个个登台亮相,每个人穿的衣服都是孩子自己和爸爸妈妈开动脑筋“独创”出来的:有报纸剪成的裙子,食品包装盒做成的头饰,有装大米的口袋改造的衣服,光盘制成的首饰……

而在另一场舞台剧“娃娃的环保视界”里: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小企鹅失去了家园;熊爸爸和熊妈妈带着小熊欢欢喜喜迎接人类来家里做客,却最终被取了熊胆;孩子们扮演的PM2.5对城市和人类的侵害……剧社以这两年的环保大事件表现出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反思,既普及了环保知识,又紧跟时代的步伐,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除了“6·5环境日”演出以外,剧社每年至少有4场固定演出,此外还有和其他组织的不定期合作。剧本都是剧社的成员们自己写的,小演员是从幼儿园和社区招募的,有专业的老师为孩子们上课和排练。在对孩子的专业辅导上,剧社得到了老教授协会艺术家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像石维坚、曹灿、张英敏、欧阳山尊的夫人徐淑媛、游本昌等众多热衷公益的老艺术家也纷纷加入到剧社的专业辅导和演出活动中来。

孩子们到了这里都非常高兴,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儿本来非常内向,见了生人不敢说话,参加排练之后性格开朗了许多,每周的排练从来不错过。后来大家才了解到这家人住在房山,每到排练的那天她爸爸一大早就带着她出门,辗转坐车两三个小时才能到排练地点。

孩子们在加入剧社后所发生的变化是让大家最感欣慰的,常常有家长告诉他们,孩子回家后知道节约用水了,知道随手关灯了,还会跟其他小朋友讲如何环保。一天一个孩子举着公交卡说,“老师,我这叫绿色出行。”而这个孩子以前都是坐家长的车来的。

现在,以鸟类保护为主题的《小鸟找家日记》、以治沙为主题的《沙尘暴先生的一家》、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水果王国的危机》、以有害垃圾处理为主题的《电池小7》、以玩具资源回收和处理为主题的《玩具城堡历险记》、以垃圾回收为主题的《垃圾箱物语》、以爱社区爱家园为主题的《马克社区大冒险》等剧目,都已经成为剧社的经典剧目。从成立以来,在“环保娃娃”儿童剧社参加过培训和演出的孩子已经有600多个。

这些可爱的年轻人,几年如一日地为“环保娃娃”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陈小祎的周围,凝聚着一群可爱的志愿者,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拥有各自的专业知识。陈小祎告诉我们,这支团队大多数成员任职时间都在5年以上,这和目前大多数NG0面临人员频繁更换的现状截然不同。

“环保娃娃”儿童剧社的导演刘国敬和杨薇璐是最早进入剧社的专业人员,他们都是科班出身。刘国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杨薇璐于中国传媒大学编导系毕业,上大学时就成为“环保娃娃”的志愿者,一直做到现在。他们两人几乎承揽了所有剧目的导演工作和很大一部分编剧工作。

而剧社中更加年轻的梁衣和陶静一直从事着剧社最辛苦的统筹工作,另外还有担任培训任务的马维娜,担任场务工作的潘登、付斯文和于波,担任外部协调工作的史月丽……在这个团队中,还有一位因长期做剧社的志愿者,最终落户剧社的年轻人程天。程天是在凤凰网工作时,因为组织一场慈善晚会与“环保娃娃”结缘的。陈小祎和团队成员的热情和执着深深感动了程天,她顺理成章地成为剧社的志愿者。

2012年7月,陈小祎吃惊地从程天那里得知,她辞职了,打算正式加入“环保娃娃”的团队,成为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其实我们之前动过很多次把她挖过来的念头,但始终是只敢想一想,因为我们都知道她的工作干得很出色,收入也高,我们肯定付不起这么高的薪水。程天从辞职到我们这里,从来没跟我谈过薪水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到现在也没有正式谈过。”陈小祎笑着说。

梁伯平老师是剧社中人人敬重的长辈,当年大家凑起来的十万块钱中,梁老师自己就出了6万元,之后屡屡遇到资金难关时,梁老师和其他发起人一次次解囊相助,让“环保娃娃”得以发展到今天。“找钱”是每个公益组织都会面临的最大难题,梁老师把这个难题留给了自己,“他们都年轻,哪能抹下脸来跟别人伸手要钱,我年纪最大,我就说这事我来做。”

“环保娃娃”是我一生的事业

陈小祎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美术设计专业,凭她的学历和美术功底,完全可以找一份轻松的工作,可她选择了留在剧社,并从未为此后悔过。在“环保娃娃”剧社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曾经一段时间大家是在陈小祎位于回龙观的家里办公。每天早上她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后,大家就陆续来到她家里,一直到她接回孩子,大家才离开,有时忙起来会一个人带孩子,其他的人继续工作。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上的是寄宿学校,陈小祎说一年级时本来是她接送的,但有时忙起来总是不能准时接孩子,于是和爱人商量后今年给孩子换了学校。她特别强调,这样做并不完全是因为接送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考虑。但有一个事实是大家公认的,这些年来陈小祎并没有为家里带来什么经济收入,她在“环保娃娃”微薄的工资常常因为剧社资金紧缺而主动提出不拿,“虽然不拿,但是都记着账呢,等剧社有钱了会一并发给我的。”陈小祎笑着说,虽然她也知道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好在爱人的收入足以支撑家中的开销,而爱人对她的事业也很支持,只是对她有时熬夜写剧本会有抱怨,担心她熬坏了身体。

生活中的陈小祎多才多艺,她和剧社另外一个导演刘国敬共同编写的反映现代人情感故事的话剧《谁跟我结婚》,2011年间在繁星剧场上演2轮10场,几乎场场爆满。人民出版社也在约她出书,她因为没有时间而一拖再拖。“环保娃娃”对于她来说,并不是刻意而为,更像是顺其自然一步步做成了现在的样子,但陈小祎始终为它所吸引,“这份工作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我想,如果找一份工作始终是执行别人的指令,没有什么自己发挥的余地,我不会满意。而且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这在其他的公司也是很难遇到的。我们现在就是把‘环保娃娃’剧社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一辈子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觉得很幸运。”

这些年来,“环保娃娃”儿童剧社在儿童的环保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经验,现在他们又开始了品牌的升级,希望拓展其他的工作领域,如美术、国学等方面,同时与社会上一些有公益心的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

上一篇:社会创新也是企业社会责任 下一篇:语录 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