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2 01:49:23

论幼儿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的能力。它包括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体验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给幼儿适度的自由和自主的机会;不能因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能力差,就一味地包办代替,一切由老师说了算,否则会使幼儿滋生强烈的依赖性,不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技能传授、不重能力培养的弊端,注重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

在幼儿园里适时地创设爱清洁,爱花草树木,爱护公物,尊师爱友的环境氛围,用这些无声而又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环境氛围,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用具体的目标和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热爱、信任每一个孩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幼儿爱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同时,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精神。

三、教给幼儿正确的道德知识,帮助幼儿学会自我评价

幼儿的道德认识肤浅,道德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教师针对这一特点,应采取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讲故事、念儿歌、看图片、看影视等,教给幼儿粗浅的、需要他们掌握的道德知识,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以理解和掌握,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在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教给幼儿道德评价的方法,例如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表现与某一行为准则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不对。又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让幼儿简单地讲述自己的表现,甚至讲述自己当时的想法,并与行动的结果联系起来评价;当幼儿做了错事时,可让他说说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四、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的道德情感

适度的情感体验,能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幼儿自我教育能力。当幼儿做了一件好事或有了进步时,成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幼儿内心产生一种愉快而肯定的情感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可以转化成今后做好事或继续进步的动力。当幼儿做了一件错事时,往往会后悔难过,这时,成人不要马上劝慰,分散其注意力,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幼儿体味这种内疚后悔,不满意自己的心情,使之在记忆中打下烙印,成为今后行动的清醒剂。当然,教师应注意把握情绪体验的度,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情绪体验都不能过分,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自我体验能力是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其他部分不能替代的。在培养幼儿自我教育能力的工作中,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环节。

五、注意提高幼儿行动的自觉度,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在行动中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内部动力不足。针对这一特点,在各项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并给予适当的外部诱因,如口头表扬、评好孩子、少许的物质奖励等,促使幼儿对当前的活动感兴趣,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坚持完成老师安排的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成人应加强指导,如用详细、明确、具体的指导语来帮助幼儿组织活动,实现行为控制。最后应过渡到向幼儿说明活动的意义、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行为规则,调动幼儿的内部动机,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另外,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贯彻执行,也可提高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六、培养幼儿自我教育能力必须加强教师的教育指导作用

教师应开展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进行自我教育,逐步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容忽视,幼儿年龄小,好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幼儿常常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己评价的依据,教师的评价必须公正合理,从而保证幼儿自我评价的准确性。另外,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有限,行为的控制离不开教师的监督、提醒、指导,情绪的体验也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或批评。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和教育,幼儿就难以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无法形成和提高。

上一篇:架设生活数学之桥 沟通数学生命之路 下一篇:“空间和图形”缘何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