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期 20期

时间:2022-10-22 01:33:12

炒冷饭

在中国赛开始之前,无论是微博还是媒体都在按照惯例去造势,NBA的官方微博更是不断放出十年之前第一次中国赛姚明对刘炜的老照片,更有大量的当年花絮图以求渲染“十年”这个怀旧的主打牌。而在比赛球队的挑选上,虽然篮网和国王队的星光几乎没有什么亮点,不过依然有像凯文・加内特这样曾陪伴了一代球迷的球星,而总裁席尔瓦更是带着奥尼尔、穆林等一众传奇球星以及曾经在中国赛上为球迷带来精彩表演的佩贾和迪瓦茨到场,再加上还有姚明全家在现场助阵,怀旧之风可谓空前。而在现场的大屏幕上也是在不断放出2004年中国赛的画面,并且还伴有“十年,我们回来了”的字样,所有的一切都只为唤起中国球迷对于中国赛十年的记忆。

前边的铺垫,加上现场的执行,应该还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策划,这样糊弄球迷的话,球迷应该能够感受到来自NBA的诚意的。然而,半场结束,姚明就匆匆离开赛场一直到终场哨响都没有再次现身,而佩贾和迪瓦茨等传奇球星也只是在球场上招招手后也匆匆离去,甚至是平时擅长耍宝的奥尼尔也仅仅是在比赛间隙客串了一会裁判很快就消失在了球迷的视野之外。而球员中最具焦点的加内特,只是象征性地在上下半场各出战5分钟,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场边作为看客给队友加油而已,即便是全场观众一起高呼“KG”,加内特也没有再次回到场上。

其实,本次中国赛煞费苦心炮制的“十年回忆”主题不错,只是临场时的草草收尾让原本带着精心的策划变成了没有球星之后的临时敷衍。

低票房高收益

2008年的那次中国赛,因为没有了易建联,让原本再次打着中国牌的雄鹿对勇士的比赛好似一锅缺盐少醋的清汤。而2012年热火和快艇的对决让中国赛重新刷了一次存在感,可到了本次中国赛,养老的加内特以及德隆和洛佩兹很难挑起球迷的关注热情。不得不说,NBA中国赛的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这一点从球票的销售情况上就显露无遗。十年前,可以说球票开始发售就基本被一扫而光,而且球票的价格也十分可观,最高甚至达到了两万元人民币,然而,十年过去了,球票早就不再是千金难求的稀罕物。在上海站开赛前的几个小时,比赛的球票居然还有很多没有卖出去,除了200元和500元的座次外,其他座次均有很多剩余。换到北京站的比赛,已经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观众席上稀松的入场人数,大量的空位让人有些觉得这来之不易的中国赛怎么会萧条得连CBA的入场率都不如。

当然,中国赛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于球票的销售,惨淡的入场率并不影响NBA在中国市场的捞金行动。虽然只有4名全明星球员,但是本届中国赛的赞助商数量却涵盖了汽车、通信、运动、食品、金融等领域的众多知名品牌。对于NBA来说,球票的收入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电视、网络转播以及一些线下活动赞助所带来的收入。单看比赛现场,除了各式各样的广告牌,还有在比赛间隙花样百出的广告宣传,即便是比赛本身也会让球迷感觉是来看了一场广告秀。“我并不担心姚明的离开会影响NBA在中国的市场,”席尔瓦说道,“这次NBA中国赛在全球有超过200家媒体转播,对于商家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对于球迷来说,中国赛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但是对于商家而言,中国赛却依然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广告牌。

谁是鸡肋

一方面是球星匮乏,一方面也是中国球迷被惯得口味越来越刁,当然,也是因为NBA已经在逐渐将自己市场开发的重心从中国移走。本赛季一共安排了五场海外的季前赛,其中在巴西举行的是詹姆斯领衔骑士大战韦德领衔的热火,将一场如此吸引关注,且话题诸多的比赛安排在巴西,这和中国赛相比,分量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而造成NBA会将重心偏移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么多年NBA在中国的发展迟迟不见进步有关。在中国赛诞生的这十年里,NBA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设立了三个机构,但是无论是转播落地计划还是100间NBA专卖店计划,都是以失败告终。而当年风风光光,看似前途光明的NBA中国,在几番运作未果之后,其自主运营权也被纽约总部收回。

虽然席尔瓦说姚明的退役对于NBA在中国的推广不会构成影响,可NBA在中国的发展会遭遇瓶颈甚至退步,确实和没有中国本土球员在NBA效力有很大关系。想要做出突破,显然是需要再找到一个“姚明”。用运动员开拓一个国家的市场,这在美国已经屡见不鲜,比如美国职棒曾靠引入两名印度球员瞬间打开了印度的棒球热情。而中国也确实是因为王治郅加盟小牛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球迷,到姚明登陆NBA时则达到了顶峰。当然,即便是将眼前的重心转移,依旧不能否认中国还是NBA在海外的最大市场,所以NBA对于挖掘出新的“姚明”也着实下了一番苦功。比如他们会给东莞篮球学校每年都投入一笔费用。要知道,NBA和中国的所有合作几乎都是要收取费用的,而能让他们掏钱出来,可见NBA对于开发新的中国球星有多么期盼。另外,每年NBA也会向这个学校派遣教练,带去更好的传授篮球的理念。如果从着眼未来的角度上看,此举一定会给中国和NBA带来又一次的篮球热,不过在短期内,中国的球市依然还只能保持现有状况。对于中国赛,中国球迷几乎视其为鸡肋,而对于NBA来说,现在的中国市场也几乎形同鸡肋。

审美疲劳

应该说,NBA的大腕基本都来过中国。每年赞助商的商业活动,球员的公关拓展,中国球迷想要接触球星的机会太多太多了。而且相对于比赛,各种各样的来华商业活动更能让球迷近距离观察NBA球星,所以,中国球迷难免会对中国赛产生一种审美疲劳的感觉。相对于花费不菲的金钱去买票看球,不如赶在商业活动时免费到现场一睹球星风采来得痛快,况且,季前赛的比赛,更多的还是考察阵容,这种比赛本身的可看性就非常低。

中国赛应该正处在一个赛事升级的阶段,而如何让中国赛再度升级成为热点也是席尔瓦来到中国以后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再挖掘一个中国本土球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是否能将NBA的常规赛和季后赛搬到中国呢?“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做出过考虑和讨论,”席尔瓦说,“但现在看还不太现实,因为中美之间的距离太远,如果是常规赛,时间十分紧迫,比赛结束后就要马上赶回。可季前赛不一样,赛前赛后都有很长的时间可以留在中国参与社区和球迷的互动,而且对于球员来说,这样也能更好地享受中国文化。”

对于中国赛的再次升级,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赛经历了十年之后,已经完成了要把原汁原味的比赛带给中国球迷的初始目标,而要继续发展,则需要加深NBA和中国篮球的深入合作,找到更多的落脚点,而不是单单依靠中国赛这一项。“现在中国篮球在CBA和NBL都在进行公司化改革,这对于NBA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张庆说道,“NBA有资金和资源,并且有着成功运营的经验,可以和中国篮球寻求更多形式的合作。”

缺乏经典

十年之间,有太多的球队来到中国,然而,却始终没有让球迷找到家乡球队的归属感。除了首次中国赛之外,再难找到经典让人难忘的中国赛。其实,对于中国球迷,他们同样有着主客场,支持与不支持的情绪在其中,向中国派遣球队,哪怕是只有一、两支队伍,但是只要会让球迷产生一种这是我的球队的感觉,那么即便是球赛、球星质量不高,他们也愿意将自己的关注更多地投入到这里。

在其他国家举办的海外季前赛,常常会有NBA球队对抗当地职业队的比赛,而在中国却从未有过。虽然说中国篮球的实力根本无法和NBA级别的形成对抗,但是所包含的中国元素却不是什么怀旧牌所能比拟的。对于更多中国球迷来说,能够让中国篮球的实力有所增长才是他们更愿意看到的,而NBA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因素,一方面是为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造势,另一方面也是向中国篮球提升提供更为直观的帮助。单纯建议的话,与其组织中国赛,不如每年固定组织一次NBA球星与中国球员的对抗友谊赛,这样不仅不用再费力去寻找中国元素,也会让这项赛事成为球迷所热衷的经典赛事,长盛不衰。

上一篇:落落余晖 20期 下一篇:兴废交替 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