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行中小学(1—4年级)音乐教学大纲概述(上)

时间:2022-10-22 12:46:40

俄罗斯现行中小学(1—4年级)音乐教学大纲概述(上)

俄罗斯联邦科教部推荐使用的最新版《俄罗斯普通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第4版,莫斯科教育出版社2013年),是由三位资深音乐教育家谢尔盖耶娃、克利茨卡娅和施马季娜共同编写的。新版大纲依然承袭了苏联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学理念、美育思想和“中小学普及教育示范大纲”的框架范围,反映了当今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气象、新条件、新变化,阐明了新形势下普及音乐教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位作者当中,最知名的一位是谢尔盖耶娃女士。1974年,她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音乐教育系;2005年至今,担任俄罗斯教育研究院艺术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国际师范教育研究院通讯院士、俄罗斯教育研究院音美教育国际委员会委员。谢尔盖耶娃女士曾与卡巴列夫斯基等苏联最著名的教育家一道工作。在教学、科研、编写修订音教大纲和音乐教材的同时,她经常在莫斯科和莫斯科州的很多学校举办儿童音乐教育大师班。她的固定课程有两门,分别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教科书在音乐课上的作用”。

俄罗斯中小学教学大纲通常分为1—4、5—7、8—9、10—11年级音乐教学大纲。一般情况下,俄罗斯音乐教学大纲随着《俄罗斯联邦国家普及教育法》和《俄罗斯普通教育中小学教学标准》的变化而重新修订,如果这两个文件不变,教学大纲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一、关于《俄罗斯小学音乐

教学大纲》的说明

《俄罗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任务包括:培养学生在音乐艺术、艺术品位、音乐知识的基础和乐感方面的兴趣,逐渐使他们热爱音乐艺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世界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和现代音乐作品积极、敏感和有意识的接受能力,在音乐印象、音调与形象术语、基本音乐常识、音乐活动经验、合唱这本“音乐词库”基础之上积累音乐知识。这个“词库”是青少年弄清复杂的音乐艺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教学大纲的内容基于小学生对世界音乐艺术的主要源泉(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古典作曲家的杰作和现代作曲家的作品)、艺术形象、道德与审美方面的理解水平。俄罗斯艺术教育心理学家、画家涅缅斯基(Б.М.Неменский,1922~)认为,重要的是,音乐教学大纲坚持“立足于本国”的原则,通过本民族音乐作品的旋律、曲调、主题和形象,将学生引入美妙的音乐世界。与此同时,善于在世界艺术文化的大背景下看待本民族的音乐艺术作品。

编写教学大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艺术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音乐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流传范围,感受曲调、节拍、体裁、风格对精神世界所产生的作用。通过学习“以乐音形式出现的艺术”(苏联音乐学家、作曲家和教育家阿萨菲耶夫语)——音乐,经常聆听具体的音乐作品,使儿童开始对音乐创作、音乐的意义有所体验;开始熟悉最主要的音乐艺术领域、音乐活动形式(唱歌、演奏、谱曲、聆听音乐)、音乐形象、音乐载体、音乐展开所遵循的原则(重复、变调、对比)、曲式特点(单乐章、两个乐章、三个乐章、分节歌、副部、回旋曲式、变奏曲式)、音乐体裁(歌曲、舞曲、进行曲、组曲、歌剧、芭蕾舞剧、交响曲、协奏曲、康塔塔、奏鸣曲、轻歌剧、音乐剧等),以及作曲家在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手段和音乐语言特色等。

俄罗斯现行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没有脱离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符合教学目的的教育意义依然是教学所需音乐素材的选择标准。

音乐教学大纲强调最基本的教学法,包括趣味性原则,作曲家、演唱者(演奏家)、听众之间三统一原则,“同一与对比”原则,音准原则,以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的原则。

根据趣味性原则的要求,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应该是音乐课的基础,应该以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象化的艺术过程和自我创作为前提。

作曲家、演唱者(演奏家)、听众之间的三统一原则规定,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方式。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或者说,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时使他们懂得,每当他们聆听音乐作品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该作品的作者是谁?这部作品经历了怎样的创作过程?哪几位演奏家(演唱者)曾演奏这部作品?每个人的演奏效果如何?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随时关注他们的演唱效果。

“同一与对比”原则一直贯穿于揭示音乐作品的曲调、音准、体裁、风格特点和掌握音乐语言的过程中。这一原则不仅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十分重要,而且对他们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整体素质的培养也很重要。

音准原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该原则不仅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挥着调控作用,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在揭示音乐与现实生活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文学、音乐、直观媒体)再现的艺术形象,音乐作品在儿童面前徐徐展开,从而促进儿童艺术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如今,绝大多数媒体主要以通俗文化和流行音乐为主,在这种条件下,根据上述原则使小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音乐素材,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听觉,有利于培养他们对古典音乐和崇高艺术的兴趣和需求。

为了达到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目的,俄罗斯普通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音乐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教师通常采用各种不同手段,如合唱与重唱、舞蹈与节奏明快的动作、器乐演奏、歌曲改编或演唱、童话故事表演、音乐剧演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音乐基础知识。

除此之外,孩子们在思考音乐和即兴表演(独白、唱歌、舞蹈)的同时,逐渐表现出最基本的创作兴趣,叙述他们喜爱的音乐作品主题,描绘歌剧、芭蕾舞剧和音乐剧中不同主人公的服装和布景,制作艺术“珂拉琪”、自编歌谣、编写音乐会节目单,个人“收藏”唱盘资料,利用自己熟悉的音乐、音乐故事、关于乐器和音乐家传记故事“创建”动画片等多种活动。

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德育课和美育课,美育思想是音乐课的核心内容。通过美育思想,揭示对儿童个性培养最重要的“永恒的艺术主题”: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母爱、捍卫祖国的意识等。美育思想有助于师生利用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思考音乐,寻求何为真理、何为善、何为恶一类问题的正确答案。

从大纲的结构特点来看,俄罗斯现行小学1—4年级音乐教学大纲分为若干单元(主题),各年级各单元均反映了大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指明了各单元需要聆听的音乐作品。从单元的名称来看,每个单元都反映了每学年、每学季和各单元授课过程的美育思想。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带有基础知识和入门的特点,借助于广阔的生活背景,由浅入深地向孩子们介绍音乐艺术。一年级音乐教学大纲分为两大单元,2—3年级的音乐教学大纲又分为七大单元,4年级音乐教学大纲有八个单元。

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教学法囊括了宽泛的文化学知识,教师经常引用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知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文学作品(诗歌和散文)和造型艺术等进行儿童音乐教学。孩子们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诠释方案、聆听音乐的多种方法、在与作品形象特征近似的图画中反映的“可视”音乐作品和感受等,逐渐成为培养和发展儿童音乐思维、“内心听觉”和“内心视觉”的基础。

俄罗斯现行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学校图书馆必须配有成套的音乐教材:教科书、练习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音像资料(DVD、CD)、音乐素材(曲目手册)等。在教科书和练习册当中,每个单元之后分别列出了相应的问答题,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能力(前提是学生家里必须有大纲规定的音乐光盘),引导他们演唱歌曲和大型音乐作品、尝试指挥、多做精彩的音乐游戏。教科书和练习册上还附有音乐术语(既有普通术语,也有专门术语),便于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随时学习、掌握和使用。

教学大纲并没有对单元和课堂所需音乐素材的选择做出硬性规定。教师可以根据个人对某种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解和诠释,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天赋和音乐发展水平,编写具有创造性的课堂音乐素材选择计划、学季和学年音乐素材的分配方案等,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音乐教学。 (待续)

上一篇:洞察童心,快乐引导 下一篇:从一节音乐公开课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