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因素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1 10:39:04

口服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因素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口服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因素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35例黄体功能不全因素所致先兆流产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口服黄体酮和肌注黄体酮进行治疗。结果: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效果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黄体酮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因素所致的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安全可靠。

关键词 黄体功能不全 先兆流产 黄体酮 口服

自然流产发生率占全部妊娠10%~15%,多数为早期流产[1],由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流产约占自然流产原因25%~60%[2]。应用口服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全因素所致的先兆流产进行保胎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由黄体功能不全因素所致的先兆流产患者235例,年龄23~39岁,孕周6~11周。其中有1次自然流产史54例,习惯性流产史25例。治疗前分别向每位患者详细介绍口服黄体酮及肌注黄体酮两种保胎方法,按照患者的意愿分别编成口服黄体酮治疗组(简称口服组)和肌注黄体酮治疗组(简称肌注组)。口服组123例,肌注组112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孕次、流产史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黄体功能不全因素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3]除出现流产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包括:⑴孕前检查:①基础体温(BBT)高温相≤11天,上升幅度<0.3度或不规则上升者。②黄体期P<48nmol/L。⑵孕后检查: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倍增落后。②B超示孕囊或胚胎发育符合孕周大小。

治疗方法:①口服组:口服黄体酮胶囊(益玛欣,每粒50mg),3次/日,2粒/次,用药1周为1疗程。②肌注组:给予黄体酮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mg),1次/日,20mg/次,用药1周为1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①成功:用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妊娠继续1个月内无反复。②失败:用药后症状和体征不消失,最终发生流产。

统计学方法:两组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采用X>/sup>2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口服组123例,成功105例,失访8例,成功率85.37%;肌注组112例,成功95例,失访7例,成功率85.12%。两组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

两组阶段的疗效比较:口服组成功105例,其中第1疗程成功61例(58.09%),第2疗程成功37例(35.24%),第3疗程成功7例(6.66%);肌注组成功95例,其中第1疗程成功57例(60%),第2疗程成功26例(27.37%),第3疗程成功12例(12.63%),两组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

讨 论

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因素所致先兆流产的必要性。孕酮主要由卵巢黄体分泌,妊娠3个月后,黄体逐渐萎缩而由胎盘分泌代替,直至分娩。孕酮可抑制子宫的收缩,降低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从而有利于孕卵的着床和胚胎发育。生殖免疫学研究认为,妊娠期孕酮抑制母体对胎儿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抑制母体对滋养细胞的排斥反应,孕酮的准备有利于胚胎成功植入。妊娠7周前,妊娠黄体分泌的孕酮对维持妊娠至关重要[3]。如果孕酮较低,则不能维持正常妊娠。

因此,对于黄体功能不全因素所致的先兆流产,及时补充黄体酮可以达到治疗流产的目的。本文通过补充黄体酮使保胎成功率分别达到85.37%和85.12%,结果表明口服黄体酮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与注射黄体酮针剂相似。其优点是患者在家中可以自我用药使用方便,针剂则需要到医疗机构注射药物而增加活动,不利于休息。故口服黄体酮胶囊更有利于保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

2 罗丽兰.不孕与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9.

3 李美芝.妇科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上一篇:国产多西他赛联合表柔吡星治疗晚期乳腺癌25例... 下一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出术34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