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师院校音乐生的学业导师制

时间:2022-10-21 10:31:14

浅议高师院校音乐生的学业导师制

摘 要: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生通过在校专业学习,掌握音乐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基本能力。目前,很多高师院校由于受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开展了学生导师制。如何提高学业导师制的实际效果,是高校院校音乐学院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师院校;音乐生;学业导师制

随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逐步深入推进,很多高校都开始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导师制,这种制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中搭建了“导学”桥梁,成为学分制的一项具体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是教学相长。本文结合所在学校实施导师制的实践,提出对音乐生学业导师制的意见和建议。

1.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基本原因

1.1高师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自1999 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办学规模“”阶段,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渴求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再加上大学生就业难,使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研究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也十分重视学生素质问题,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别提出“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1.2音乐教育学的特点。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生通过在校专业学习,掌握音乐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基本能力。正是音乐学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取小班授课和单独授课的方式,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观念不强,再加上音乐教育重技能轻专业的错误教学引导,音乐生文化知识课普遍较差。无疑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制的实施满足了音乐学科和学生特点的需要。

2.学业导师制的基本特征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实行三育人,也就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国内很多学校都根据学生的群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实施导师制来辅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要求导师密切关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教育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导学”关系,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业导师的任职资格

能够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工作,因此对导师的任职资格有着较为严格的选拔条件。首先在思想道德方面,必须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方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无私的敬业精神,能够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而在职称方面,也要求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体选拔过程中院系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由高级职称教师牵头的学业导师组,助教可参加导师组工作。第三,在教学方面必须全面理解学校学分制的运行机制,具有较好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在科研学术方面有一定造诣,对于专业教学培养目标比较洞悉,还要能够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相关管理规定。

4.学业导师的选聘和考核

一般情况下,学业导师的选聘采取自愿原则。也就是说由各个相关院系结合学校实施导师制的相关文件,结合自己院系的专业特点以及现有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通过由意向担任学生学业导师的教师自荐,根据学生选择结果,最终由院系评定,从而来确定导师,最后报学校教务处备案。原则上每位学业导师指导15—30名学生。而学业导师的聘期由院系根据导师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5年。

对于选聘的学业导师要加强的考核。目前很多高校的导师考核都是由院系自己负责具体考核,一般都是按学期进行,每学期1次。考核的标准是依据学生对导师的基本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竞赛和科技活动获奖情况等。考核中,学业导师要结合自己所指导学生的实际,通过举办讲座、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来阐释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业、思想和生活等反面所采取的措施。

5.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

选聘的学业导师,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首先是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尽快熟悉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未来发展方向和社会的需求,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要尽可能地去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去了解学科知识结构和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使学生能够明白课程与课程之间以及与课程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在熟悉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年学习计划。

第三是要在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爱好特长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按照选课方面的规定和程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教育资源状况,提出合理的选课方案,从而使学生正确的完成选课学习任务。

第四是要切实提高责任心,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督促学生完成学业,并使学生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李达轩,曾凡东.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1).

[2]李义中,安民兵.高师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2.9:95-97.

[3]潘知音.关于于高师音乐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以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吉林,2009.06.

[4]奥斯卡·汤普森著,朱晓蓉,张洪模译.德彪西——一个人和一位艺术家[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06.12.

上一篇:试论业务基础成本管理系统在油田企业成本控制... 下一篇:浅谈物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品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