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5则)

时间:2022-10-21 09:27:54

1

6月2日,“海洋六号”赴太平洋勘查海底矿产,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考,为期120天。

“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担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保障任务。预计整个航次科考时间约120天。中国大洋第27航次是“海洋六号”第二次执行远洋科考任务。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海底区域勘查活动,已于1999年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2011年,在印度洋获得1万平方千米的深海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

2

辽宁发现最大带羽毛恐龙化石。近日,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省西部发现迄今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华丽羽王龙的暴龙类恐龙,成年后体长在9米左右,体重约1.4吨,比已知最大的带羽毛恐龙要大40倍。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辽西地区过去曾发现大量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使科学家们相信许多小型恐龙也具有与鸟类相似或更加原始的羽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表示,华丽羽王龙的发现说明,一些大型恐龙同样具有羽毛。

徐星说,华丽羽王龙身上的羽毛类似于小鸡身上的绒毛,其庞大的体型和原始的羽毛表明其显然不具有飞行能力,因此这些羽毛一个可能的重要功能是用来保温,让其在白垩纪早期的寒冷气候下得以生存。

3

汪民:矿业权配置坚持“三优先”以促进找矿突破。实现新一轮的找矿突破,已上升至我国国家战略层面,47个全国整装勘查区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平台。国土部副部长汪民近日在江西强调,针对当前一些不利于找矿突破的现象,全国整装勘查区矿业权配置将坚持风险勘查优先、资本与技术相结合优先、探采一体化优先的“三优先”原则。

4

国土资源公报称:过半地下水水质差。

日前,国土资源部《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面向社会。公报涵盖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9方面内容。公报显示,全国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在4,727个水质监测点上,取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水质呈优良级的占全部监测点的11.0%;水质呈良好级的占29.3%;水质呈较好级的占4.7%;水质呈较差级的占40.3%;水质呈极差级的占14.7%。总体来讲,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水质呈优良―良好―较好级的占45.0%,水质呈较差―极差级的占55.0%。较差―极差级水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优良―良好―较好级水。

5

晋蒙合作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层次发展,晋蒙地区知识产权促进煤化工产业发展工程项目近日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区域知识产权促进工程项目专家组综合评议。这标志着内蒙古与山西省就该项目合作正式启动。

晋蒙两省区煤炭储量丰富,相似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奠定了两省区合作的基础。该项目在现有晋蒙两省区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基础上,立足于煤炭能源综合开发、产业链延伸和综合利用,进行优势技术群、产业链的知识产权推进工作,进一步促进未来5年~10年晋蒙两省区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和煤化工产业结构合理布局。

上一篇:乌海矿山环境有望从“脆弱”转向“生态” 下一篇:白云鄂博铁矿边界品位优化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