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鉴别半边旗和刺齿半边旗

时间:2022-10-21 09:23:05

[摘要]目的:研究半边旗和刺齿半边旗化学成分的差异,促进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展开剂为石油醚∶丙酮∶冰醋酸(7∶3∶0.05)。结果:二者薄层斑点数目不同,荧光显色也有区别。结论:两种药材的化学成分有差异,不能盲目等同使用。

[关键词]半边旗;刺齿半边旗;薄层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40-02

半边旗为凤尾蕨科植物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L.的干燥全草,为南方常用中药之一,始载于《岭南采药录》。文献[1]记载,本品有止血、生肌、解毒、消肿之功效,民间用于吐血、外伤出血、发背、疔疮、跌打损伤、目赤肿痛。梁念慈等[2]从其干燥全草中分离出几种二萜类化合物,并证明至少3种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刺齿半边旗在植物形状上与半边旗非常相似,并且在植物分类上也比较接近,为进一步扩大药用资源,促进用药的安全、有效,有必要进一步对二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微量定量毛细管点样管;MET-TLER AE240全自动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ZF-2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三用恒温水浴锅(华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高效层析硅胶GF254 板(青岛海洋化工厂)。试药5F(11α-羟基-15-氧-16-烯-对映贝壳杉烷-19-酸)对照品(本课题组分离纯化,由日本东京理科大学药学部和广东医学院医用生化研究所鉴定)。半边旗和刺齿半边旗药材分别采于广州和湛江,经本实验室生药学博士苟占平鉴定为Pteris semipinnata L.和Pteris dispar Kze.的全草(半边旗:根状茎长而横生;叶二回半边深羽裂,不育叶小脉常达锯齿基部。刺齿半边旗:根状茎斜升;叶二回深羽裂或二回半边深羽裂,不育叶小脉常达锯齿顶尖)。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5F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每毫升含0.252 0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半边旗和刺齿半边旗药材(全草)粉末各2 g,置100 ml的烧瓶中,加入10倍量(V/W)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过滤,合并滤液,水浴蒸干溶剂,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 ml,作为样品溶液,冷藏,备用。

2.3 薄层色谱法

层析硅胶板GF254;展开剂:石油醚∶丙酮∶冰醋酸(7∶3∶0.05);展开方式:预饱和30 min,上行展开,展距8 cm。首先在紫外灯(254 nm)下观察,半边旗药材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均有紫红色斑点,而刺齿半边旗药材没有紫红色斑点,其它斑点基本相同。半边旗药材各斑点的Rf值分别为0.10,0.19,0.25,0.39,0.46,0.55,0.70,0.78,0.82;刺齿半边旗药材各斑点的Rf值为0.10,0.19,0.25,0.39,0.46,0.70,0.78,0.82;5F对照品Rf值为0.55,如图1和表1所示。再喷10 %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在105℃加热5 min,斑点显色清晰。半边旗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日光下均有紫红色的斑点,但是刺齿半边旗无对照品斑点,且与半边旗相比少3个斑点,如图2和表1所示。

3 讨论

用薄层色谱法对半边旗和刺齿半边旗进行了分析,发现刺齿半边旗比半边旗少3种成分,其中一种是有效成分5F。中药药理作用的基础往往是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笔者认为刺齿半边旗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会出现有效性、安全性的质量问题,刺齿半边旗不能完全替代半边旗入药。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3.782-783.

[2]张晓,李金华,何承伟,等.半边旗中二萜类化合物的植化及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8):512.

(收稿日期:2007-06-2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鼻咽清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下一篇:课堂提问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