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完善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

时间:2022-10-21 08:22:01

浅论如何完善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不断增长,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如何管好、用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层次化,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不断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的综合管理,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是各大高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对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预算管理;监管

[DOI]10.13939/ki.zgsc.2015.41.092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1.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果,国家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对项目资助经费的开支范围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许多高校为了提高本校科研项目总量和科研经费总额,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面政策比较宽松。结果出现诸如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不能全面、真实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支出差异过大等问题。由于缺失与现行高校科研经费状况相匹配的、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无法统筹安排项目资金,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项目的质量,制约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1.2 科研经费缺乏精细完善的预算

科研经费特别是纵向科研经费申报获得成功,需要有对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方案,由于科研项目专业性很强,财务部门往往不参加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编制预算的科研人员又不懂财务制度,且科研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预算往往只是对项目经费的简单的切块。内容空洞宽泛,预算编制合理、合法性无法保证,更不可能达到精细化的程度。

1.3 高校科研资产管理混乱

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形成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由于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众多,尤其是横向经费,不易为学校所控制,造成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有形资产诸如电脑、仪器设备等管理混乱,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对那些化整为零、以耗材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亦未仔细核对,其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后续处理工作缺失。国家政策明确规定,科研经费必须统一纳入学校财务管理,但部分高校的课题组在外设立公司,科研经费不入学校财务而直接转入公司,以逃避学校财务的监督和漏逃学校提取的管理费,造成高校科研资金的直接流失;或将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资金以各种名义如合作、测试等方式转移至校外,使科研资金转为私人资金。

2 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逐步建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首先明确与科研有关的所有收入都应纳入学校统一的财务管理,禁止任何人课题组利用学校的设备、资金、技术条件私自收取横向收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针对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同,两种经费性质不同,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由于高校现行财务管理执行的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着重点是预算执行的监督,对资金运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成本、风险和使用效益的管理一般不太重视。所以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应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明确经费审批权限和审批制度,降低财务人员报账的盲目性,克服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细化科研经费支出的具体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任何制度创新都不能纸上谈兵,需要正确和坚实的认识基础,高校财务部门应和科研管理部门及审计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科研人员中大力宣传《会计法》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财经法规,以帮助科研人员形成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无论是纵向经费还是横向经费,只要是通过学校或学校授权的有关职能部门与往来协作单位签署科研协议,其科研经费都应归属学校,并且接受学校的经费管理。

2.2 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精细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项目,而是为了申请到项目经费以后依据预算执行,所以预算编制决不能马马虎虎。各高校应在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职岗位,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相关政策合理、真实地编制预算。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项目立项时不仅要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还要注意审核项目的预算编制,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更不能超支。财务部门根据科研合同批准的经费预算,把科研经费细化,准确录入允许开支的科目,保证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与其预算口径相一致。把预算由项目负责人的被动执行改为由财务部门主动执行,财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前控制、及时纠正超预算开支和不合理开支,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避免出现科研经费支出无序性和随意性。因此,科研经费只有有了科学精细的预算,才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科研费用的合理使用,同时也为审计监督和财务核算提供重要的依据。

2.3 完善由科研经费产生的资产管理

高校应完善科研经费中设备购置的监督和管理,尤其对科研资产要采取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有偿调配和使用。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及时沟通,加强对科研经费产生的资产管理。一是统筹做好存量设备的有效利用与增量采购设备的管控。科研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购置前,有关部门要对学校所有的科研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梳理和采购整合,力求做到既满足科研的需要,又不重复购置,造成浪费。在采购工作中,批量仪器设备必须通过高校有关部门进行招标购买,对于少量的单一货源也要货比三家,以确保质量和价格公道,防止个别人员单独购买而产生虚高价格,从中牟利。在科研活动中,凡能共用的仪器设备,都尽量打通使用,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二是加强设备的入库、配置和盘点清查。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入库,做好低值易耗品材料的台账。科研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在结题后,财务部门要及时进行资产清理。对结题后项目所产生的资产由科研管理及有关部门合理配置,资产管理部门仍要对这些由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和清查,以防止资产流失;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则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对已经形成的专利权进行归类登记管理,对于已过保护期的知识产权及时进行清除。

2.4 完善对科研经费的监管

首先,从外部条件来看,要完善高校对外部合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高校与财务部、审计署以及项目资助部门的协作。财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的基础知识教育工作,明确科研项目的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使高校科研项目有标准可依,方便财务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核算以及监督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从内部条件来看,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监管体系以及对内部科研经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监管体系,就需要将高校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跟经费审批工作进行独立执行。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部门负责提供项目所需要的经费标准以及范围,而经费审批的工作则交给专门的审批部门,这样,经过双重的把关,才能确保科研经费的有效投入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科研经费的滥用。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要加强对科研经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同时也要加强其道德素养,用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促使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

3 结 论

科研经费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科研经费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高校的资金实力。切实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更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一系列可行性较强的方式方法,通过以上措施,能够建立起一种可供参照的费用管理模式。认真分析科研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对科研财务管理的一些有效措施加以实践检验,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海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11(5).

[2]王汇,熊富标.浅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绩效[J].教育财会研究,2010(6).

上一篇:论法治建设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 下一篇:目标成本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