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工作零件设计的结构对比分析

时间:2022-04-07 11:36:07

注塑模具工作零件设计的结构对比分析

[摘 要]通过对同一塑件的不同模具结构设计,让学生理解了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加深了对模具结构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对模具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关键词]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对比教学法

[DOI]10.13939/ki.zgsc.2015.41.119

1 综 述

模具的成型零件也叫工作零件,是成型塑料件几何形状与尺寸的零件,是模具结构的核心部分,主要有型腔、型芯及镶件、成型杆等零件。型腔成型塑件的外部轮廓,型芯成型塑件的内部轮廓,镶件与成型杆成型塑件的局部孔或槽的轮廓。型腔与型芯主要有整体式与组合式两种结构。组合式结构又有整体嵌入式、局部镶嵌式与四壁拼合式等结构形式。整体式模具结构有使用牢固、不易变形、不会使塑件产生拼接线痕迹的优点,但是易耗材费料,所以适用于小批量或工艺试模等方面。[1]小型塑件采用多腔模具成型时,可用整体嵌入式结构,各个单个型腔与型芯可采用单独加工(如机械加工、冷挤压、电加工等方法)的方法加工制成,而后采用H7/m6的过渡配合压入模板中。这种结构可节约大量的贵重模具材料,便于热处理,加工效率高,装拆方便,容易保证形状和尺寸精度。[2]

2 引入问题

不同形状的塑件有不同的模具结构,即使是同一个塑件,不同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也会有多种不同的模具结构。

在注塑模具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存在许多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如何理解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简单化。根据这个情况,在课堂上给定一个塑件的结构零件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结构,老师会把不同的结构综合在一起,然后针对该工件的不同设计结构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自己选择出更合理、更简单、更实用的模具结构。

塑件的结构与尺寸如图1所示,要求同学们根据给定的工件零件图,设计出成型此件的型芯与型腔件,即工作零件,至于推出机构、浇注系统等结构,可暂时不用考虑。

材 料:ABS

生产要求:大批量

技术要求:未注圆角R1~3,

未注公差为MT5级,

未注斜度为1°。

3 结构分析与对比

经过汇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结构设计如图2中的六种图形所示。

图(a)与图(b)的结构设计是整体式凸、凹模结构,完全符合型芯与型腔的定义。图(a)的型芯成型了塑件的内壁与底部两处孔的结构,型芯成型了塑件的外壁轮廓。图(b)的型腔成型了塑件的外壁轮廓与底部两孔的结构,型芯成型了塑件的内部轮廓。图(b)的型腔虽然可以成型底部孔的结构,但是因为型腔底部有凸起,是内表面加工,而内表面加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不利于机械加工。图(a)的型芯也有凸起,但与(b)相比,是外表面加工,所以加工时比(b)更方便,更容易达到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

图(c)与图(d)结构相似,都是将成型底部小孔的位置单独做成了成型杆的结构。成型杆属于小型芯,可以单独制造,加工方式属于外表面加工,所以加工也容易,利于磨损后的维修与更换,是模具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两者的不同之处是成型杆的安装位置不同。图(c)的成型杆安装在型芯部分,对应的是模具的动模结构部分,可以方便小型芯的更换与安装。图(d)的成型杆安装在定模部分,安装时需要拆定位圈、浇口套、定模板等零件才可安装,安装与更换相当麻烦,且非常容易影响模具的安装精度,也就直接影响了塑件的成型精度。综合分析认为图(c)的结构更合理些。

图(e)与图(f)都采用了局部镶嵌结构成型塑件的小孔。镶件用螺钉与型芯或型腔进行连接固定。这种结构方式需要在型芯与型腔中加工出两个螺纹孔,增加了钻、扩、铰加工工序。镶件需要单独加工,还要在镶件的成型部件进行精加工或磨削加工,镶件与型芯或型腔安装时还要有一定的配合要求。这种设计使模具的结构复杂了许多,而且延长了模具的加工周期,提高了生产成本,但精度却得不到保障,这种方案在生产中适用于塑件尺寸较大且复杂的模具结构,对于结构简单的塑件而言这种结构不是很合适。

同时将平面的图形结构,借助于三维软件进行立体绘制,可以得到更直观的特征展示如图3所示,这样就更有利于同学们理解模具的工作零件结构特点了。

4 结 论

最后将6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一致认为图2中的(d)图结构设计最合理,给出的理由是:

(1)此塑件是个小型工件,且为大批量生产,工件精度不高,可设计成一模多腔结构,所以选用整体嵌入式结构。模具零件的加工比较方便,塑件没有拼缝,成型质量较好;

(2)塑件两小孔的位置应该设计成成型杆成型,加工方便,便于磨损后的维修与更换;

(3)模具结构简单,不会增加额外的加工工序,生产成本合理,可有效地保证生产效益。

通过这个塑件的各种结构设计对比,学生对于模具的设计思路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对设计的要求“模具设计要简单、加工要方便、塑件精度要有保障”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既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转变成主动的“讨论课”、“挑剔课”,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也更加喜欢《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这门课程。希望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对专业课的教学有所启发,让专业课的教学从“枯燥”、“乏味”、“听不懂”向“有趣”、“生动”、“有挑战性”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齐晓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PDCA循环法在提高医疗收费服务质量中的应用 下一篇:国内外农业巨灾保险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