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泾川县发展林下养鸡的几点探讨

时间:2022-10-21 07:58:29

对泾川县发展林下养鸡的几点探讨

摘 要:通过对泾川县发展林下养鸡现状的调查分析,阐述了目前林下养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从现状分析,对养鸡品种、放养地选择及放养要求、林地环境适应、饲养管理技术、措施落实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泾川县;林下养鸡;探讨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4-0038-0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大量的林地划分给农户,为了更好地经营利用林地,充分挖掘林地潜力,使林地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给农民增加经济收益,甘肃省泾川县部分农民发挥资源优势,利用林下养鸡,注重规模,立体开发,既可减少林地害虫,抵制杂草丛生,培肥林地土壤,也发展了健康森林,实现了林牧和谐发展。但这种养鸡方式投资大,风险性也高,为了尽可能地避免盲目投资,减少经济损失,发展良性产业,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对发展林下养鸡提出了几点建议。

1 现状分析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林下养鸡应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实行规模养殖,注重生产高品质鸡,以便于开拓市场。近年来,甘肃省泾川县部分农民利用林下养鸡,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逐步形成城关镇凤咀山等10个林下养鸡示范基地,养殖规模已达到120万只。到9月陆续养成出栏,到收购季节客商云集,销路顺畅,供不应求。但是,林下养鸡应该适度规模,平衡发展,科学合理,不是说可以无限地扩大规模,就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假如超过市场容量,也会造成供大于求,致使积压,价格降低,导致经济效益下降[1]。经过调查分析,泾川县林下养鸡规模应控制在500万只左右,这样从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饲料资源、林地资源等方面来说均能实现适度承载,良性循环,和谐发展。

2 技术要求

2.1 养鸡品种要求

2.1.1 品种选择 鸡的品种是放养成功的关键。根据市场需求和放养林地的状况,应选择野外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觅食力强,耐粗饲料,品质上乘,风味独特的鸡苗,如三黄鸡、北京黄鸡、青脚麻鸡、华青麻鸡、固始鸡和含有地方血统的杂交鸡等。

2.1.2 鸡苗要求 选择30日龄的雏鸡,如过小适应野外环境能力差,成活率不高。

2.1.3 放养密度 一般投放密度为1 500只/hm2左右,以每群1 000~1 500只鸡左右为宜,密度过大对疾病控制以及生长管理不利。

2.1.4 放养时间 以4月底至10月初为最佳放养时间,气温不低于15 ℃。此期林下杂草种类齐全,生长茂盛,虫、蚁等昆虫生长繁衍活跃,鸡群可得到充足繁杂的生态饲料。

2.2 放养林地选择

放养林地要选择在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坡度在15°以下,树龄3年以上的林地或果园为宜,面积一般不超过66.67 hm2,林地郁闭度在0.3~0.7之间,这样便于鸡群有强光照射时可在树荫下乘凉。林下可种植鸡喜食的苜蓿等草本植物,还要有搭建设置的简易鸡舍、机械围栏等,以创造适宜于群鸡生长活动的环境条件,也可有利于消毒防疫,避免鸡丢失和天敌侵害。

2.3 林地环境适应

将30日龄的雏鸡,逐步放入林中,训练自由采食青草、草籽、虫蚁等天然食物,以适应林地环境。随着雏鸡不断长大,逐步扩大放养区域,并对鸡群实施强化训练,早晚采取敲响物件、吹哨等方式配合投放饲料,可形成条件反射,便于快速集中鸡群,实行定期补饲,也可有效避免恶劣天气及外来侵害等对鸡群产生的不良影响。

2.4 饲养管理技术

2.4.1 定期补充饲料 在草源、虫蚁等充足丰裕的情况下,放养鸡日补饲精料50~75 g;资源不足时,适当增加饲料。早晚各补饲1次,补饲料一般有高粱、玉米、谷子、糜子等,最好同时配合饮水。

2.4.2 定期补充饮水 人工补充饮水一般每只鸡为150~230 mL/d左右,天晴温度过高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每50~80只鸡投放一个饮水器。饮水要清洁卫生,饮水器每天要清洗消毒。

2.4.3 定期驱虫 定期驱除体内寄生虫,一般放养20~30 d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 d进行第2次驱虫。

2.4.4 定期消毒 做好定期清园消毒,杀灭各种病原,隔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入舍前对棚舍、食槽、饮水器等进行消毒,以后每周消毒1次,鸡舍要每天清扫。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和治疗,同时对受威胁的鸡群进行预防性投药。

2.4.5 适时出栏 放养鸡长到3~4 kg即可以出栏。

2.4.6 应急突发事件 遇到特殊紧急情况,如刮风、下雨、打雷等恶劣天气或野兽袭击时,应及时将鸡召回鸡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放养人员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尤其是放养的头一两周,更要注意保护雏鸡的安全。

3 落实相关措施

3.1 加强管理

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多方引导,加强管理,狠抓落实。应制定林下养鸡技术规程、林下养鸡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规程,并对养殖户进行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咨询、技术培训、政策保障、网络建设等方面应重点扶持。

3.2 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广大农民对林下养鸡的相关技术知识了解还不是很多,也没有被社会各界所认知,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是首要任务,要对林下养鸡户进行积极引导,培训提高,使养殖模式更加合理,管理措施更加优化,技术含量更加精深,同时也不使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促进林牧双重和谐发展。

3.3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

对林下养鸡户的养殖条件要进行考察论证,严格审查审批,对放养人员没有经过畜牧、林业等部门技术培训的,放养林地选择不适宜的,鸡舍和围栏不配套的,不进行科学管理的,要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以达到所需标准和要求[2]。

3.4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搭建惠农服务平台

要向广大养鸡户及时准确地提供养殖信息、基地产量、市场需求、价格变动、自然预警等信息服务,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规模,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骆世媛,李宁波,腾崇光,等.重庆市万州区林下养鸡技术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⑻:304-305.

[2]饶浩玲,董焕清.陕南山区林下养鸡模式的探讨[J].畜牧兽医杂志,2012,⑴:60-64.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点... 下一篇:平欧杂交大榛子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