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02 01:22:47

水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水地小麦的生育特点

我县气温属暖温带,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气温12.6℃,小麦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来年6月上中旬收获,生育期240~250天,分别经历冬前和春季分蘖期。其生育期表现为“两长一短”的特点,即分蘖期长,穗分化时间长,灌浆时间短。①分蘖时间长,从10月下旬开始分蘖到第二年3月上中旬(拔节初期)停止分蘖,历时150天。②穗分化开始早,时间长,前期慢、后期快,11月上旬穗分化就进入伸长期,到第二年小麦挑旗期前结束(4月中下旬),历时160~180天,从开始伸长到护颖分化期大约130天,护颖分化到四分子形成,后期只有30天。③灌浆时间短,仅30天左右,高峰集中,千粒重变幅大,灌浆的规律是前慢、中快、后慢,因此水地小麦只能走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以较大的亩穗数获取高产的途径。

二、水地小麦高产的结构指数及优质标准

基本苗10~15万,冬前总茎数60~80万,春季最高总茎数不超过90~100万,单株分蘖7~8个,单株成穗3~4个,每亩穗数35~40万,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42克,亩产达400~500公斤,但由于千粒重往往因灌浆期受干热风的侵袭,年年之间相差5~10克,产量波动比较大。

三、栽培技术

(一)精细整地、足墒、足肥,深耕耙实,即把好底墒关。

1、足墒。秋茬麦田播种前一定要灌好串茬水,一般在秋收作物收获前10天进行,播种时土壤含水量16~18%,保证小麦出苗分蘖的水份供给。

2、足肥。以配方施肥为主,坚持无机肥与有机肥相结合,掌握“稳氮增磷补钾配微肥”的原则。高产麦田要求亩施农家肥4000~5000公斤,纯氮10~15公斤,纯磷7~10公斤,纯钾4~5公斤,具体为尿素30~40公斤,12%过磷酸钙50~75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硫酸锌1~2公斤。同时随着水地麦田秸秆还田的逐年实施,秸秆分解要消耗土壤中的氮素,要加大氮肥的用量,肥料要深施于土壤6~10cm以下。

3、深耕耙实。秋茬地要深耕23~26cm,打破犁地层,耕后耙实。特别是旋耕麦田,一定要多耙几遍,踏实土壤,要达到上虚下实,“深、平、绒、净”的标准,即耕层深厚,地面平整,无坷垃,干净无根茬。

总之,水浇地麦田播前要抓住三早:早腾地、早整地、早施肥。

(二)选用优种,药剂拌种防病虫(即把好拌种关)。

1、选用优种。品种、生态条件、栽培技术三位一体决定了小麦的产量,品种是最关键的内在因素,故而有小麦要高产、品种是关键的说法,特别是水浇地品种的增产潜力更大,要选用矮秆抗倒伏、穗大粒多、抗病品质好的品种。目前的优种有烟农19、运9805、临汾8050、舜麦1718等。

2、药剂拌种。实践证明,播前小麦拌种不仅能有效控制小麦地下害虫,降低小麦红蜘蛛、麦蚜的越冬基数和早春虫量,而且还能推迟和减轻全蚀病、黄矮病、锈病的危害,安全、有效、经济、简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用的杀虫剂有辛硫磷、甲拌磷(3911)、杀菌剂有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拌种时先拌杀虫剂、充分堆闷4~6小时后再拌杀菌剂。

(三)把好播种关、保证苗全、苗齐、苗匀

1、播期。9月25~10月5日,适宜温度16~18℃,播量6~8公斤,随着播期推迟播量增加,10月5日以后播种的播量控制在8~15公斤。

2、方式。采用机械播种,行距20~22cm,播深4~5cm,7天出苗为宜。

3、查苗补苗。对于缺垄断苗(指小麦一行中有10cm左右的空隙没苗)麦田要采用同一品种种子、浸泡一天晾干后补种,达到种满种足保全苗。对于过稠的疙瘩苗也要及早消除,减少幼苗之间的竞争和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四)冬季管理。也叫前期管理,从播种出苗到返青阶段,目标以促根增蘖培育壮苗为中心,保苗安全越冬。

1、科学冬浇。浇冬水是小麦的稳产水,但麦田灌溉应视麦田墒情和水源条件来看,播前浇过底墒水的一般不浇冬水;底墒不足,要浇冬水,浇水时间在小雪和大雪之间(11月下旬~12月上旬),在昼消夜冻时浇,此时可保证水份充分下渗,能起到冻融作用,对疏松土壤、保持土壤水份有利。过早,水份散失快,起不到保苗越冬的作用,还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麦的生长,过晚,气温低,水分在下渗前结冰,容易造成死苗。

2、耙耱保墒。入冬前对适期播种的麦田要进行耙耱,打碎土块、破除板结、弥合裂缝,有保墒保温防冻的作用,对于晚播麦田,由于苗小、不宜耙耱。

3、补施冬肥。适期播种的麦田群体小于60万株的地块,要结合冬浇亩追尿素15~10公斤,磷肥不足的要增施磷肥,对于晚播的苗采用顺垄满族灌施稀茅粪以促弱苗赶队,对于群体超过90万的旺苗,在12月底前采取碾压控旺,浅中耕断根防旺、一般不追肥。

4、防止牲畜啃麦。牲畜啃麦不仅吃了叶片叶鞘,甚至连根拔起,造成越冬死苗、返青困难,麦苗瘦弱。

(五)加强春管(中期管理,从起身拔节到抽穗开花期),目标是保证亩成穗,保证成大穗。

1、澄清苗情巧管理

第二年2月小麦返青,出现第二次分蘖高峰,麦田两极分化小蘖快速消失,大蘖迅速生长,穗分化快速进行,此时是决定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要分类进行。

2、节水灌溉,控制浇水次数,浇好拔节水和孕穗水。拔节水是小麦的高产水,此水保证小麦根系下扎,培育上下均匀的根系结构,调整合理群体,保证亩穗数,避免麦田中期郁闭和贪青晚熟,根据苗情时间可错前搭后,时间在起身后期至期叶露尖时进行,对群体偏小,偏弱的要早浇拔节水,对群体偏大、偏壮的要迟浇拔节水。孕穗水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必须充分满足此时水份供应,良好的水肥条件有促进籽粒的正常发育,减少不孕小穗和不孕小花粒,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延长小麦灌浆期间绿叶功能期,有利籽粒灌浆,增加千粒重,浇水时期为旗叶伸长至展出。

3、追肥。氮肥后移是目前底肥充足条件下小麦提质增产的主要措施,追肥的时间在拔节孕穗期进行,高产麦田在倒二叶至旗叶伸出时进行。亩追尿素10~15公斤,以满足植物体内对氮素的营养,既可以提高小花结实率,形成较多的穗粒数,还可使光合作物多向籽粒运输,提高蛋白质含量,达到优质高产。

上一篇:简介大豆“垄三”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 下一篇:夏季养猪控温防潮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