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运行特点及预测

时间:2022-10-21 07:56:43

内蒙古经济运行特点及预测

2004年以来,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农牧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力度,坚决控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认真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投资需求略有回落,消费需求持续升温,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一、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总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在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和各方面有利因素综合作用下,2004年我区经济高开高走,逐月强势攀升,三次产业均保持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亮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增长率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12.08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快于上年2.6个百分点,快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2004年全区人均GDP达到11305元,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标志着我区经济具备了保持较长时期快速发展的特征和条件。经济发展正在步入一个高速运行阶段,与前几次经济增长不同,支撑本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持续上升。从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物价水平等指标看,目前经济的增长属于良性增长。

三次产业快速协调发展。一是农牧业生产获得丰收。2004年,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扶持粮食生产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301亿斤,增产29.5亿斤,比上年增长10.6%;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9274.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286.8万头(只),增长16.1%。全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506.7亿元,增长11.7%,比上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04年,全区相继建成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主要化工和建材产品、铝、硅铁、乳制品、液体乳、啤酒、彩电产量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全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332.47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76.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5%。三是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4年,我区出台了服务业规划纲要和60条优惠政策,全区形成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良好氛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75.53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上年2.2个百分点。

投资需求略有回落。2004年以来,全区认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整顿土地市场秩序,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有效控制,投资重点更趋合理。全年全区城镇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5.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7个百分点。从投资行业和领域看,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运输等市场需求大,能够长期拉动内蒙古经济的增长并可以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行业和领域。1-12月份,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123.9%,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投资增长为31.2%。

消费需求取得突破性增长。消费需求是投资需求增长的直接动力,全区消费需求在总量上实现了新突破,结构上也逐渐高级化。2004年以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累计增长率一举突破了2002年以来10%~14%的增长区间,逐月加速上扬,2004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为17.7%,1~9月份上升到21.2%,1~12月份更是上升到22.7%这一高点。消费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正向相关,全区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持续上升,大大改善了居民的收入预期,使居民的消费心理更加积极,消费支出日趋活跃,有力地带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快。随着经济发展和运行质量的提高,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2004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63.14亿元,同比增长40.7%。在农畜产品价格上涨和政策因素的带动下,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606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上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受总体经济效益提高、各地出台增资和提高离退休职工生活费措施影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123.08元,同比增长15.8%,增速与上年持平。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区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要使这种发展趋势能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从而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长周期、快增长、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城乡在消费、投资和收入诸方面差距明显。从消费增长情况看,在200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中,市为25.4%,县为20.3%,县以下为15.4%。县和县以下的消费增速虽然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仍远远低于城市的消费增长。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看,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23元,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06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牧民人均收入的3.1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当大。

中小企业和资本市场发育滞后。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主要依赖四大国有银行,所以受国家宏观调控紧缩信贷政策影响较大。除此之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区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竞争力弱。长期以来,我区经济一直是粗放型的数量型增长,这种单纯依赖于外延扩大的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限制了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升级换代水平不高,我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下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区中小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形成发展。

投资拉动与消费拉动不够协调。目前,在对GDP增长的拉动中,我区仍是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需求拉动较弱。2004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消费需求的贡献率为33.6%。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2005年宏观调控将会使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力有所减弱,又由于消费需求没有明显增强,这样不仅使即期的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也会使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受到制约。

运力和电力供应形势严峻。2004年蒙西电网中有7个盟市存在不同程度限电和建成工业项目等电的问题,全区日平均缺电在500万千瓦左右。同时,铁路运输压力进一步加大,受公路运输成本增加,110国道修路等影响,我区大部分物资的运输依赖铁路,而内蒙古西部铁路运力目前仅能满足需求的41%,这无疑将加大我区生产总值中的资源成本,对保护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内蒙古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在加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所增加,2004年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0.5%和0.8%。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推进,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受从业人员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偏低的限制,就业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不相配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将产生新的结构性失业。随着企业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相应增加,社会保障工作将面临较大支付压力。

三、2005年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及主要指标预测

展望2005年,宏观经济环境将更为有利。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趋好,世行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3.2%,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会进一步加快。另外,2005年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投资将不会减少,对包括煤炭、电力、石油、交通等基础产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从我区内部来看,目前全区经济增长已经从过去政府主导型发展阶段逐渐转入了市场配置资源增强与政府调节更加积极有效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消费需求持续升温,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加大。2005年我区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将要建成或投产,工业化步伐进程加快;随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的出台和国家支持服务业重点项目引导资金的到位,第三产业发展环境也将不断优化。

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各种条件和环境分析,初步预测2005年我区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如下: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

四、支撑2005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措施

近几年我区不断加强农业、交通、生态、城市道路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居民消费能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内在机制逐步完善,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逐步强化。非国有投资日渐活跃,自主增长的多元投资格局逐步形成;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汽车、电信、旅游、房地产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家投资和招商引资政策的支持下,我区完成了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大事,保证了在相当长时期内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公共服务的能力;经济结构状况向积极合理的方向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近年来,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品质改善,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为2005年农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势特色行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工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使能源、农畜产品加工、冶金等优势特色产业逐步显现,并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05年必须抓住战略机遇期,发挥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全区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全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基础原材料深加工基地,迅速扩张稀土、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特色装备业三大产业规模。

第三产业中具有传统优势的商贸流通、运输邮电等重点产业将在改造提升中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文化、卫生、体育和娱乐业将快速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围绕自治区确定的四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旅游景区(点)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旅游业在今后几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200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照“保30争40”目标,完全可以支撑1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煤制油、大型水利、重点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将进入建设高峰期,生态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将陆续加快。全区计划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和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新开工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300亿元,另外还储备了200多项重点项目,预计能完成投资200多亿元,为2005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强。2004年,我区人均GDP已突破1300美元,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们的消费将逐步转向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较高层次,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大。农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将进一步激活农村牧区消费,为明年我区城乡消费的扩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总体来看,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平稳增长。

外贸进出口额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传统国际市场和对俄蒙贸易规模扩大等潜在优势影响,我区全面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全区外贸净出口额将会不断扩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进一步增强。

重点区域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全区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地位,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会进一步加大。一方面,这一地区的发展基础较好。2003年呼包鄂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60%多,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区二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多。全区的特色资源多数集中在这一区域,已经被国家规划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要能源基地和“西气东输”重要的后备资源基地;煤炭、电力、钢铁、电解铝、羊绒加工、乳业等优势产业以及重型汽车、医药、稀土等成长性较好的产业也大多集中在这一区域。

总之,我们应紧紧抓住国内外宏观形势向好的趋势,千方百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一是确保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力度。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招商引资上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抓好政务环境建设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突破招商引资的“瓶颈”制约。三是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从战略高度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四是推动优势地区和重点开发区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同周边区域的合作,辐射带动全区整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六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上一篇:房地产价格与泡沫 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