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获赠清未鹅形瓷水烟壶

时间:2022-10-21 06:51:00

烟草自传入中国以来,上自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多有吸烟的嗜好。烟草有旱烟、水烟、鼻烟、纸烟之分。2003年时,笔者在友人处偶得一晚清时期北方窑(具体窑口尚待考证)烧制的黑釉鹅形瓷制水烟壶(见图)。那是春节前夕一日,我去拜访陕西淳化县的姚老师,姚老师原是当地文化馆馆员,与我有相同爱好,后友谊渐深。由于前几天刚刚下过大雪,我们赶到时已近晚间,寒暄后落座于他的书房,姚老师热心招待我们用餐。饭后我们坐在农村的炕上闲聊,随手敬给他一支香烟,姚老师不吸烟,但看着我抽烟便同我聊起烟的话题,告诉我现在人都吸纸烟,但在过去人们多抽旱烟、水烟,说着要送我一件东西,就是这把瓷制水烟壶。此水烟壶高11.7厘米,身长12.5厘米,整个器形除底部外,其余施满釉并分两部分完成,鹅身、鹅颈、鹅头、鹅嘴均为整体烧造,其次为烟管和吸嘴连体。该器造型独特,制作精良,包浆自然。

水烟壶又称水烟袋、水烟管或水烟锅,是我国传统的吸烟用具,一种特殊的烟斗,其特殊之处在于烟雾须经水过滤后,才能进入口中。这样一来,烟油、尼古丁及杂质大部分留在水里,进入口中的烟就卫生健康多了。

水烟壶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波斯,16世纪后期传入东欧,后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流行于明代末年,盛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明末名医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记载:“烟草自古未闻。近自我万历时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地土皆种植之矣。”从《景岳全书》中得见,烟草种植非我国特产,而是引种于西方,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而清代始,华北各地已普遍种植烟草,吸烟的习俗遍及全国各地。此后,各种烟制品和吸食方法逐渐传播开来,旱烟、水烟、鼻烟逐渐成为主要的品类。嘉庆年间王沂所著的《青烟录》中记载:“水烟者,起于甘肃之兰州。兰州五泉山下产烟草,既制,必隔水吸之,入水而后吐,醉人尤易。其器曰壶,其烟必瓷锡器盛者,盖湿食也。初时人畏其力猛,食者绝少,渐自秦而晋、而豫、而齐鲁燕宋,大江以南,今遍天下,无不至矣。”又有《瓣香录》中记载:“用水烟袋吸之,烟从水过。其状有鹤形、象形、葫芦形等。”从文中看出,在清代吸食水烟袋已相当沛行,器型亦不断丰富,水烟袋遍及城乡,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只水烟袋,除了自己使用外,亲友临门,吸食水烟也就成了招待客人的一种方式。有些商号店铺,也习惯摆下几只水烟袋,让顾客先抽几袋水烟,然后再谈生意。

吸水烟古时是一种高雅的嗜好,水烟壶造型奇特有趣,多以黄铜和白铜为制作材料,也有锡制和银制的。比较精良的水烟壶,制作工艺非常考究,镶宝石、烧珐琅、嵌金银、嵌螺钿,雕花刻字使尽手段。常见的纹样有花鸟、鱼虫,也有吉祥图案、诗词联句等。烟具一头进气,一头吸食,两头上翘,中间一处贮水、装烟,吸食时,烟气穿过贮水的地方,既可滤掉一些烟气中的杂质杂气,还能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声响,犹如鸟啼凤鸣,听起来悦耳畅神。

水烟壶作为吸烟的工具,后逐渐成为烟民把玩的,随着卷烟工业的发展,水烟已被纸烟取代。民国中后期,卷烟开始占据城市及上层社会的吸烟阵地,水烟壶的制作渐趋衰微。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水烟壶基本退出了烟具舞台。如今,历时200多年的水烟壶进入了人们的收藏视野,水烟壶退出生活实用的历史舞台而成为藏家的收藏品,各式各样的水烟壶成为藏界觅求的新宠。

责编 有仪

上一篇:失而复得的岐山凤鸣禅寺石造像 下一篇:世纪灾难百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