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让农民腰杆硬了

时间:2022-10-21 06:29:33

“靠山”让农民腰杆硬了

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统筹将无从谈起,和谐只是一句空话,文登市广开增收渠道,建立保障网络,为更多的农民提供“靠山”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也是县级必须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首要任务。

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把推动城乡和谐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把加强“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着力做好农村经济、农村保障文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路子。

拓宽致富门路,广开增收渠道,夯实和谐发展之基

文登市委、市政府认为,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统筹将无从谈起,和谐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文登市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向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要效益,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产业结构促增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特色化、区域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规划建设水果产业带、蔬菜种植区、药材种植基地,新上经济作物5万亩,粮经比例调整到1:1.3。加快以水貂、貉子等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加工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带,加快虾池造礁养参、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围网缢蛏养殖等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其种毛皮动物存养量占全国的46%,年创效益4亿多元。

培植龙头企业带增收。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扶持壮大现有农业加工储运龙头企业,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对好当家食品、味精厂粮食深加工、鹏程食品与韩国三冈合资、山大食品水果加工等十几个农业龙头项目,加大帮扶力度,促其早日投产,扩大产能,尽快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更多的农民提供“靠山”。目前,全市已有12万农户受益于龙头企业。

发展民营经济扩增收。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了民营经济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为农民创业提供平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并结合文登实际,抓住文登市被评为“中国工艺家纺名城”的机遇,发挥五大家纺集团的辐射带动优势,把家纺业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突破口,对新上家纺企业和家纺业户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引导农民为大企业搞配套加工,兴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式民营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已建起家纺企业、加工业户17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13万人,全市骨干家纺企业每年下放到农村的加工费就达2亿多元。

组建农技协会保增收。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协会+农户的形式,围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主的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架起了小生产通向大市场的桥梁,加速了农业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进程,收到了建一个协会、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效果,有效地弥合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断层。全市已建立水貂、蔬菜、西洋参、养猪、海参等各类农技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84个,会员近1万户,联系农户10多万,遍布全市80%的村。

转移农村劳力常增收。坚持工业强市、商贸旺市、借外力兴市战略,大力发展工业和商贸物流业,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为农民提供工作岗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使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向城镇和市区转移,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11家,新增大型商贸设施5个,外资企业发展到500多家,增加就业岗位7.6万个。

建立保障网络,维护农民利益,免除和谐发展之忧

和城里人相比,农民普遍有“三怕”:一怕得病住院,二怕老来无靠,三怕生活无着。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文登市坚持向保障要和谐,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出发,把社会保障的重点延伸到了乡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针对性地筑起了三条“保障线”,织起了一张“保障网”,让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帮,圆了他们的保障梦,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医疗保障。文登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从2003年开始的。筹资方式是每人每年20元,其中农民个人出资10元。农民个人出资部分中的9元存入个人账户,供日常门诊消费,其中的1元与政府财政出资部分一起进入统筹账户,用于解决重大疾病的报销。

为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从今年开始,文登市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财政支持力度,每人每年补助40元,农民每人每年出资10元,并建立家庭账户,把农民出资的90%计入家庭账户,10%列入大病统筹,加上财政资金设立大病统筹基金,按比例报销,对农民进行住院补偿。与此同时,对全市10936名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三老”优抚对象,由市里统一出资为他们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全市已有39.4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参与面达到96.1%。

积极完善失地农民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养老保障。文登市规定土地出让金必须首先用于农民保障,完善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将失地农民、部分失地农民统一纳入保险范围,采取“集体出一块、个人出一块、政府兜底”的养老保险金筹集形式,坚持集体缴纳或集体、个人共同缴纳相结合的方法,大力推行农民养老保险,并实行个人账户实名制管理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带起了一股参保热。有了做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的经验,文登市逐步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并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引导农民参保,全市60周岁以下农民参保率达62.48%,农村养老保险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齐头并进。如今,对文登农民来说,到规定年龄领取退休金,已不再是梦。

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提供生活保障。贫穷村、困难户是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不让一村一户掉队落伍,更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登市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每年根据全市人均生活水平,调整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对农村五保对象实行供养,对低于保障线的群众进行救助,实行动态管理。今年的农村低保标准定为800元/年,有3023名农村群众成为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29万元。

同时,文登市设立了爱心超市,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户、天灾人祸致贫户进行实物救助,并采取机关干部、社会捐款等形式,设立了温暖工程基金,用于对农村特困户、特困学生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已发放728.3万元,救助8045人次,其中168人在“温暖工程”资助下圆了大学梦。

今年,文登市启动并实施了为期两年的新一轮“包村联户”工程,选定245个部门和骨干企业、3003名机关干部,分别与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结亲”,实行一对一包扶。

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山东省文登市正是因为不断强化以人为本思想,找准农村发展的基本矛盾所在,围绕农民所需、所求、所想、所怕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注重工作效果,所以才能针对“三农”问题,实行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找准突破口,更好地推进城乡和谐发展,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作者系山东省文登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

资料链接

百强县市文登介绍

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06年底全市总人口为640465人,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自1988年撤县设市以来,全市生产总值以年均18%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64.3亿元,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9位,山东省第3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795元,比去年增加8506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0:61.5:29.5变化为8.2:61.7:30.1。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的“新余经验” 下一篇:改革 新的历史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