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174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1 06:25:08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174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4例孕15~27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94例,米非司酮150 mg 联合利凡诺100 mg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对照组单纯行利凡诺100 mg引产。结果:实验组缩短了引产时间及产程,减少了软产道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

[关键词] 米非司酮;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

[中图分类号] R7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064-01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仍是目前最常用的终止妊娠的引产方法,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给孕妇,尤其是初产妇带来产程长之痛苦。米非司酮具有很好的软化宫颈的作用,我们将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与单用利凡诺引产比较,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0月妊娠15~27周因各种原因需终止妊娠进行中期引产的174例产妇,其中,死胎2例,子宫瘢痕30例,胎儿畸形7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4例,对照组80例,两组间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周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前常规查体,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肝功,B超,心电图,胸透等,无米非司酮使用禁忌证。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75 mg,1次/d,连用2 d,第3日行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对照组:单用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射。

1.3 观察方法

(1)观察并记录宫腔注药后宫缩产生的时间、产程时间、胎盘胎膜残留、出血量及宫颈裂伤情况。

(2)胎儿娩出后立即用计血器收集阴道出血量及清宫结束时所用纱布,出血量以容积法及称重法计算。

(3)术后仔细检查宫颈有无裂伤、出血,有裂伤、出血为宫颈裂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U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引产疗效的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宫缩开始时间、引产时间、总引产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1(采用U检验)。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宫颈裂伤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有4例发生胎盘胎膜残留,对照组有10例胎盘胎膜残留,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无宫颈裂伤,对照组有4例宫颈裂伤;实验组子宫出血量(128±24) ml,对照组(135±25) ml,比较无明显差异。见表2(χ2检验)。

3 讨论

人类宫颈组织中结缔组织占85%~90%,平滑肌纤维仅占10%左右。宫颈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为其主要成分,有很强的韧性,妊娠时起支持子宫内容物的作用,妊娠晚期宫颈逐渐成熟,即宫颈组织内胶原纤维肿胀、卷曲、断裂,含量减少,宫颈变软、缩短、松弛、易扩张[1]。而妊娠中期此类变化尚不明显,是此期内终止妊娠的一大障碍。

利凡诺中期引产的主要机制为利凡诺使胎绒毛、胎膜变化坏死,产生释放前列腺素及利凡诺直接的子宫收缩作用,从而引起子宫收缩[2]。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少,注药后孕妇无明显不适,是目前临床中期妊娠引产最常选择的方法。缺点是注药后出现宫缩到胎盘胎膜娩出时间长,长时间阵痛,患者出现体液丢失、脱水及严重的疲劳,不全流产率高,需清宫,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争夺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蜕膜绒毛变性,并导致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引起子宫收缩,同时作用于宫颈的结缔组织,使宫颈胶原纤维分解加强,胶原纤维肿胀、卷曲、断裂、含量减少、宫颈变软、缩短、松弛、易扩张[3,4],从而使宫颈软化扩张与宫缩相互协调,利于胎儿及附属物的排出,引产明显缩短,并能避免胎膜、胎盘残留,宫颈裂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改善了利凡诺引产宫颈不成熟状况,使用安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实为中期妊娠引产较优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淑芳.子宫颈的生理特点及其妊娠期变化[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4:183.

[2]翁梨驹.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4-2855.

[3]袁淑青,王颖.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6)53-54.

[4]李瑞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105.

(收稿日期:2008-02-1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新生儿结膜炎52例疗效观察